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7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謂之麻城。又漢光武封姬常為周承休公,故城在今縣東。又有陽人聚故城,在今縣西。秦滅東周,徙其君於陽人聚,即此地也。又孫堅大破董卓軍之所。又有漢霍陽縣,因山為名,俗謂之張侯城,亦在今郡西南。亦名王塢城,亦名高齊汝北郡,以備周寇也。

葉 古應國。漢城父縣也。又本楚地,楚葉公邑也。有方城山。屈完曰「楚國方城以為城」 ,即此也。又有昆陽城,在今縣北二十五里,即光武破王尋之所。有古墓在東,俗云王喬墓也。

魯山 漢魯陽縣,今有魯陽關。古遶角城在縣東南。有漢犫縣故城,在今縣東南。後周置三鴉鎮,在縣西南十九里。亦名平高城,以禦齊。高齊則於縣東北十七里置魯城,以禦周。

龍興

臨汝

襄城 漢舊縣。楚靈王所築。又有古不羹城,在縣西南。

郟城 漢陝縣。舊曰「龍山。」

滎陽郡 東至陳留郡百四十四里。南至潁川郡二 百八十里。西至河南府二百七十里。北至河內郡獲 嘉縣界黃河、中河九十六里。東南到「陳留郡尉氏縣 百三十二里。」西南到河南府密縣百七里。西北到河 內郡百五十六里。東北到靈昌郡二百八十四里。去 西京一千一百五里,去東京二百六十里。戶七萬四 千八百九。口四十三萬四千三百六。

鄭州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周初,封管叔於此,又 曰虢、鄶之地。鄭武公與平王東遷,武公滅兩國而遷 都焉。後鄭為韓所滅,韓又徙都之,其東境屬魏。秦屬 三川郡。漢屬河南郡。後漢因之,分置滎陽郡。宋亦然。 後魏為東𢘆農郡。東魏置廣武郡。後周置滎州,後改 為鄭州。隋置管州。煬帝初,復為鄭州,尋廢州,置滎陽 郡。大唐因之。領縣七:

管城 古周初管國。故邲城在縣南,《左傳》晉、楚戰處。僕射陂,後魏孝文賜李沖,因為名也。

滎陽 故虢國,所謂東虢也。秦置敖倉。又有鴻溝在縣西,即楚、漢分境之所。又有京水、索水,楚漢戰於京、索間是也。京故鄭邑,在縣東,《左傳》所謂「京城太叔」 者也。

中牟 漢舊縣。有圃田澤。荊河州藪也。趙獻侯自耿徙此。又趙襄子時,佛肸以中牟叛,即此也。北十二里有中牟臺,是為官渡城,即曹公、袁紹相持之所。

新鄭 漢舊縣。春秋時鄭國。至韓哀侯滅鄭,自平陽徙都之。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也。本鄶國之地。

滎澤 《禹貢》「濟水溢為滎」 ,即此。今濟水不復入滎也。有敖山,其地險固。故王宮城在今縣西北十五里,即《左傳》云晉文公勝楚後至於衡雍,作王宮於踐土。今故城內東北隅有踐土臺是也。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四月,晉侯敗楚師于城濮,五月,盟諸侯于踐土,公朝于王所。注云:「踐土,鄭地。王在踐土,非京師,故曰王所。」

陽武 漢舊縣。有博浪沙,地名,即張良擊始皇之所。

武原 漢舊縣。故城在今縣西。漢卷縣故城在縣東。

陳留郡 東至睢陽郡三百里。南至汝南郡五百里。 西至滎陽郡百四十里。北至靈昌郡二百二十里。東 南到睢陽郡三百十八里。西南到潁川郡二百三十 里。西北到靈昌郡胙城縣界八十里。東北到濟陰郡 二百四十五里。去西京一千二百四十里,去東京四 百里。戶十一萬五千五百五十,口五十二萬九千三 百五十五。

汴州春秋時鄭地。戰國時為魏都。秦屬三川郡。漢置 陳留郡。後漢因之。晉改為陳留國。東魏置梁州及陳 留、開封二郡。北齊廢開封郡,併入陳留郡。後周改梁 州為汴州。隋廢陳留郡;煬帝初又廢州,分其地入滎 陽、潁川、濟陰、東萊等四郡。大唐復置汴州,或為陳留 郡。領縣六:

開封 有蓬池,亦曰「蓬澤。」 故衛國之匡地。夷門,侯嬴所處。

浚儀 漢開封縣故城在南。有蔡水。

陳留 有宰城,《國語》謂之華墟。陳留本鄭邑,後為陳所併,故曰陳留。漢高帝於此兵敗,母時兵死,後招魂葬,號昭靈后,其處曰小黃園。漢亦曰小黃縣,故城在今縣東北。又有漢東昏縣故城,亦在東北。俗曰緡者誤。

雍丘 古杞國。漢圉縣故城在東南。又有漢外黃縣故城,在今縣東。春秋時,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即此。東晉初,祖逖鎮於此。武德中,置杞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