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9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一百四卷目錄

 輿圖部總論一

  地理通釋

坤輿典第一百四卷

輿圖部總論一

宋王應麟地理通釋

顓帝九州

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帝王世紀》云:顓帝所建,帝嚳 受之,孔子稱其地北至幽陵,南暨交阯,西蹈流沙,東 極蟠木,是以建萬國而制九州。《通典》亦謂顓帝置九 州。葉氏云:「《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 平九州。」則九州之名舊矣。

幽陵,幽州交阯,交州。「流沙,在沙州西。蟠木東海度索山上有屈盤桃木。」

舜十二州

「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幽、并、營。」孔氏云:「禹治水之後, 舜分冀為幽,并分青為營。」馬氏云:「禹平水土,置九州; 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遠,分燕為幽, 齊為營。」《漢地理志》云:「堯遭洪水,天下分絕,為十二州。 禹平水土,更制九州,列五服。」與孔、馬之說異。愚謂《舜 典》言「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而後命禹平水土。」當 以《漢志》為正。鄭氏謂分衛為并,燕以北為幽,分齊為 營。朱氏謂分冀東恆山之地為并,又東北醫無閭之 地為幽,又青之東北遼東等處為營,而冀止有河內 之地,今河東一路是也。劉氏云:冀州之域大於九州, 於是分為幽、并,以此二州北扞外裔,使不得接於王 畿。《書大傳虞夏傳》云:「兆十有二州。」注:「兆,域也。為營域 以祭十二州之分星也。」

五服

「甸、侯、綏、要荒。」葉氏云:「禹制五服,每服率五百里,而王 畿甸服在其內,則一方為二千五百里,東西南北相 距各五千里。此所謂弼成五服,至於五千者也。至周 而益為九畿,每畿亦五百里,而王畿又不在內,則一 方為五千里,南北東西各萬里。周之地果如是廣乎? 學者求其說而不得,故鄭氏以堯舊服五千里,至禹」 治水之後,又增其倍。謂《禹貢》所記為舊服所增之數, 以與周制合。又謂「周公攝政,斥大九州之境,故五等 諸侯之封,大者增其五之四,小者增其十之五。」此皆 矯妄不經,無所取信。以《周官·大司馬》九畿之籍考之, 方千里曰國畿,其外亦皆以方言。方者謂四方也。四 方環之為千里,徑數之每方當止為「二百五十里,則 周之畿為儉於禹矣。」林氏云:「以《王制》考之,堯都冀州, 自恆山至南河千里,自東河至西河千里,此畿內千 里,即甸服也。自東河至東海千里,自西河至流沙千 里,此千里建、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綏服。而東海流沙 之外則為要荒,誠合《經》之所載;至於南北,則有盈縮 焉。以北考之,冀之北」,距恆山已接於邊陲,其間何以 容二千五百里之侯綏要荒哉?以南考之,自南河至 江千里,已建侯服綏服矣,自江至衡山千里,則要荒 二服又在九州之內矣。然自衡山至南海又千里,揚 州之境,且南距海,則九州且包乎要荒之外。是以南 考之則太盈,以北考之則太縮,實疑而未知其說,意 其必有乘除相補於其間也。應氏云:「自秦而上,西北 袤而東南蹙;自秦而下,東南展而西北縮。」古今之疆 理,天地之大運,中國外裔之消長,大略可見。當先王 盛時,東西南北各有不盡之地,葢聽四夷居之,不勞 中國以事外也。若《禹貢》之東漸西被,而朔南咸暨,特 其聲教之所及,非必貢賦之所限也。故外「薄四海,弼 成五服,至于五千者,此區域之大數,而疆理之略者 也。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里者,此民田之大數, 而疆理之詳者也。」觀於「曰內」、「曰外」二字,而治之詳略 可知矣。王氏曰:「舜之五服,侯、甸、綏三服,在九州之內; 要服有夷,荒服有蠻,在九州之外;成周九服,侯、甸、男、 采、衛、要六服,在九州之內」;夷、鎮、蕃三服,在九州之外。

禹九州

「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通典》云:雍州西境流沙之西, 荊州南境五嶺之南,所置郡縣,並非九州封域之內。 《帝王世紀》云:「堯遭洪水,分為十二州,今《虞書》是也。及 禹平水土,還為九州,今《禹貢》是也。」是以其時九州之 地,凡二千四百三十萬八千二十四頃,定墾者九百 一十萬八千二十四頃,不墾者千五百萬二千頃,民 口千三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至於塗山 之會,諸侯承唐虞之盛,執玉帛亦有萬國。是以《山海 經》稱,「禹使大章步,自東極至於西垂,二億三萬三千 五百里七十一步。又使豎亥步,南極盡於北垂,二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