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9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門。」 《北方》曰:「北極之山,曰寒門。」

張衡《靈憲》云:「八極之維徑二億三萬二千三百里。南 北則短減千里,東西則廣增千里。自地至天半於八 極,則地之深亦如之。」朱文公謂《爾雅》四極,恐未必然。 邠國近在秦隴,非絕遠之地也。《靈憲》所言八極之廣, 原於歷算,若有据依,然非專言地之廣狹也。

《呂氏春秋》「九塞大汾冥阨荊阮方城殽井陘令疵」 句。注「居庸。」

秦四十郡

《晉·地理志》云:「始皇初,并天下,懲」戰國削罷列侯,分 天下為三十六郡內史。

漢三輔及弘農郡

三川。

漢河內河南兩郡

河東、南陽、南郡九江

漢並因之

鄣郡。

治故鄣在今湖州長興縣西南,它郡所治,當考。漢改為丹陽郡。

會稽、潁川。

漢並因之

碭郡。

漢梁國

泗水。

漢改為沛郡

薛郡。

漢魯國

東郡琅邪。

漢並因之

齊郡。

漢齊國

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鉅鹿,邯鄲,上黨,太 原,雲中。

漢並因之

九原。

漢改為五原郡

鴈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

漢並因之

《黔中》:

漢改為武陵郡。今鼎、澧、辰、沅、黔州之地。

《長沙》:

漢長沙國

凡三十六郡。於是興師踰江,平取百越,置桂林。

漢改為鬱林郡

南海。

治番禺漢因之

象郡。

漢改為日南郡

閩中:

《徐廣》曰:「治候官,漢武帝虛其地。」

合四十郡,郡一守焉。其地則西臨洮而北沙漠,東縈 西帶,皆臨大海。《秦紀》云:「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 羌中,南至北嚮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周書》 作雒篇。千里百縣,縣有四郡。

《說文》:「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

呂氏曰:春秋之時,郡屬於縣。趙簡子《誓眾》,所謂「上大 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是也。戰國之時,縣屬於郡,《秦紀》 惠文十年,魏納上郡十五縣是也。方孝公、商鞅時,并 小鄉為大縣,縣一令,尚未有郡牧守稱。及魏納上郡 之後十餘年,《秦紀》始書置漢中郡。或者山東諸侯先 變古制,而秦效之歟?按《戰國策》楚王以新城為主郡。 以此攷之,郡之所治,必居形勢控扼之地。郡者,縣之 主,故謂之主郡。又云:「三川、河東在諸郡之首者,蓋所 以陪輔關中,地勢莫重焉」,即漢所謂三河也。漢分三 川為河南、河內與河東,號為三河。《史記貨殖傳》曰:「昔 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 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胡 氏曰:「郡縣天下,可以持承平,不可以支變;故封建諸 侯,可以持承平,可以支變故。」孫氏曰:「郡縣之制,盡划 根著之舊,以為空虛之天下。匹夫亡秦,五胡覆晉,盜 賊篡唐,此非有秦人取天下之威而失之反掌。」

《漢·高祖紀》有東陽郡、吳郡、郯郡,《灌嬰傳》有豫章郡,皆非秦郡,蓋楚漢之際所置。

郡國更置

《地理志》:「漢興,以秦郡太大,稍復開置,又立諸侯王國。 武帝開廣三邊,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 二十八,昭帝一,訖於孝平。凡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 百二十四,道三十二,侯國二百四十一,地東西九千 三百二里,南北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晉志》:「漢分內 史為三部,更置郡國二十有三,桂陽、江夏、豫章、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