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9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廬州路,上。唐改廬江郡,又仍為廬州。宋為淮西路。 元至元十三年,設淮西總管府。明年,於本路立總管 府,隸淮西道。二十八年,以六安軍為縣,來屬,後升六 安縣為州。戶三萬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萬九 千四百五十七。領司一、縣三、州三。州領八縣。

錄事司

縣三:

合肥上倚郭

梁縣中

舒城中

州三:

和州,中。唐改歷陽郡,後仍為和州。宋隸淮南西道。 元至元十三年,置鎮守萬戶府。明年,改立安撫司。又 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為州,隸廬州路。舊設錄 事司,後入州自治。領三縣:

歷陽上倚郭

含山中

烏江中

無為州,中。唐初隸光州。宋始以城口鎮置無為軍, 思與天下安於無事,取「無為而治」之意以名之。元至 元十四年,升為路。二十八年,降為州,罷鎮《巢州》為縣 以屬焉。領三縣:

無為上倚郭

廬江中

巢縣下

六安州,下。唐以霍山縣置霍州,後州廢,仍為縣。梁 改灊山縣。宋改六安軍。元至元十二年,歸附。二十八 年,降為縣,隸廬州路,後升為州。領二縣:

六安中

英山中

安豐路,下。唐初為壽州,後改壽春郡。宋為壽春府, 又以安豐縣為安豐軍,繼遷安豐軍於壽春府。元至 元十四年,改安豐路總管府。十五年,定為散府,領壽 春、安豐、霍丘三縣。二十八年,復升為路,以臨濠府為 濠州,與下蔡、蒙城俱來屬。戶一萬七千九百九十二, 口九萬七千六百一十一。領司一、縣五、州一。州領三 縣。

錄事司

縣五:

壽春中倚郭

安豐。下。至元二十一年,江淮行省言:「安豐之芍陂,可溉田萬頃,若立屯開耕,實為便益。」 從之。於安豐縣立萬戶府,屯戶一萬四千八百有奇。

霍丘下

下蔡。下。至元十三年,隸壽春府。廿八年,罷府,與蒙城皆來屬。

蒙城下

州一:

濠州,下。唐初為濠州,後改鍾離郡,又仍為濠州。阻 淮帶山,與壽陽俱為淮南之險,郡名初從豪,後加「水」 為濠。南唐置定遠軍。宋為團練州,初隸淮南路,後隸 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歸附,設濠州安撫司。十五 年,定為臨濠府。二十八年,復為濠州,革懷遠,為下縣, 來屬。領三縣:

鍾離下倚郭

定遠下

懷遠。下。宋為懷遠軍,領荊山一縣。至元二十八年,以軍為縣,隸濠州,省荊山入焉。

安慶路,下。唐初為東安州,又改舒州,又改同安郡, 又復為舒州。宋為安慶府。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 十四年,改安慶路總管府,屬蘄黃宣慰司。二十三年, 罷宣慰司,直隸行省。戶三萬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 萬九千四百九十。領司一、縣六。

錄事司

縣六:

懷寧中

宿松中

望江下

太湖中

桐城中

灊山至治三年初立

淮東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東道肅政廉訪司。

揚州路,上。唐初改南兗州,又改邗州,又改廣陵郡, 又復為揚州。宋為淮東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 督府,置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十四年,改為揚州路總 管府。十五年,置淮東道宣慰司,本路屬焉。十九年,省 宣慰司,以本路總管府直隸行省。二十一年,行省移 杭州,復立淮東道宣慰司,止統本路「屬淮安二郡,而 本」路領高郵府及真、滁、通、泰、崇明五州。二十二年,行 省復遷,宣慰司遂廢,所屬如故。後改立「河南江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