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0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帝堯都平陽

按:《史記·五帝本紀註》《帝王紀》云:「堯都平陽,於《詩》為唐 國。」徐才宗《國都城紀》云:「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其北, 帝夏禹都,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恆山之西,其 南有晉水。」《括地志》云:「今晉州所理平陽故城是也。」平 陽河水,一名晉水也。

按:《竹書紀年》:「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

按《通志》:「堯始封於唐,後徙晉陽,即帝位,都平陽。」

唐今定州唐縣,猶有唐城存焉。或云唐城在絳州翼城西二十里,及徙晉陽,則以晉陽為「唐。」今平定軍有古晉陽城,是其地。及為天子,都平陽,則又以平陽為唐。平陽,今晉州也。

按《路史》:「帝堯生於丹陵,受封於陶。」

陶今廣濟治定陶,故范曄謂「定陶為陶,堯所居」,今壽光有堯水。伏琛、晏謨皆以為堯頓駕處。

改國於唐,都於平陽安邑。

今晉之臨汾,漢平陽也。即晉陽,有故堯城、姑射山。《元和志》有堯帝廟,在臨汾東八及南六里。《世紀》謂自唐封徙晉陽,及為天子,都平陽,繆也。平陽、太原、大夏、大鹵、夏虛、晉、晉陽,七名一地。《寰宇記》云:「平陽,今晉晉陽、太原也。」 然魯、衛皆有平陽,非堯都矣。《夏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今霍邑至平定,有故晉陽城,本永安地,去晉四百里。皆古太原地。開皇十年,於并城中古晉陽置太原縣,宋為平晉軍。《九域志》:翼之堂陽有堯臺、九門城。《郡國志》云:信都堂陽、九門城、古臺二,並號堯臺。《城塚記》:「堯臺二所,九門城,鯀所造。」 又今河中有故唐城,在絳之翼城西二里,故《通典》謂「堯舊都在蒲」 也。

按:《地理通釋·世紀》:「帝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 堯山在焉。」

《郡縣志》:「定州唐縣,古唐侯國,堯初封於此。」 今定州北有故唐城。

唐水,在西北,入唐河。

南有望都縣,山即堯母慶都之所居也,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亙山。北登堯山,南望都山,故名縣曰望都。《地理志》堯山在唐縣南。張晏以堯山在唐東北,望都北。《史記》「堯」 作「游成陽。」 《正義》濮州雷澤縣是。

後又徙晉陽,今太原縣也。於周在并州之域,及為天 子,都平陽,於《詩風》為唐國,武王子叔虞封焉。季札聞 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括地志》:今 晉州所治平陽故城是也。

《輿地廣記》:晉州臨汾縣,本平陽,隋改為晉陽。河水一名晉水。韋昭云:「陶、唐皆國名。」 或曰:堯先居陶,後居唐。陶,今廣濟軍定陶縣。唐,今中山府唐縣,猶有唐城存焉。或曰:唐城在絳州翼城西二里。《括地志》:「定州唐縣,堯後所封。」 《漢書·音義》:「唐,今河東永安,去晉四百里。即彘也。」 《詩譜》曰:「唐,帝堯舊都之地,今曰太原晉陽。堯始居此,後遷河東平陽。」

《書》。「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正義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相去不盈二百,皆在冀州。《通志》曰:「自開闢以來,皆河南建都。雖黃帝之都,堯、舜、禹之都,於今皆為河北,在昔皆為河南,大河故道自碣石入海。碣石,今平州也。所以幽薊之邦,冀、并之壤,皆為河南地。」

有虞氏

帝舜都蒲坂按史記五帝本紀注皇甫謐云舜所都或言蒲阪或言平陽或言潘潘今上谷也正義曰括地志云平陽

昔晉州城是也。潘,今媯州城是也。蒲坂,今蒲州南二 里河東縣界蒲坂故城是也。 按《竹書紀年》:「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按《冊府元龜》,或言「居漢中郡西城西北媯墟。」

按《通志》:「舜始封於虞,即帝位,都蒲阪。」

虞,即南京虞城縣,蒲坂,隋改為河南縣,今隸河中府。

按《路史》:「帝舜都於蒲。」

今河東縣蒲津關,所謂蒲坂。《漢志》之蒲坂縣,本曰蒲,或云蒲陰。今河中有舜泉坊,二井相通,祥符祠汾陰臨觀,賜名廣孝泉。蒲瀕河,地鹵水鹹,此獨甘美。《西征記》:「潼關去蒲坂城六十,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宅,并二妃壇。南去城二十,舜所耕也,

及安邑。」

皇甫謐云:「舜所都,或云蒲坂,或云平陽及潘,今城中有舜廟。」 按潘在媯之懷戎西北三里亦有歷山,上有舜祠,考之帝跡,未聞在此。媯汭在河中,不得遼隔如此。

按《地理通釋》。《堯典》。「釐降二女于媯汭。」

媯,水名,在今河中府河東縣,出歷山入河。《爾雅》:「水北曰汭。」《括地志》:「媯州有媯水,源出城中。」《耆舊傳》曰:「即舜媯汭。」《水經注·世本》曰:「舜居饒內,在漢中西城。或言媯墟在西北,舜所居也。」《通典》:金州西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