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大寧宮」為名,其餘候續敕處分。按汴州天福三年升東京是年祇稱行闕

世宗顯德二年四月,詔曰:「惟王建國,寔曰京師,度地, 居民固有。前則東京,華夷臻湊,水陸會通,時向隆平, 日增繁盛。而都城因舊制度未恢,諸衛軍營或多窄 陿,百司公署,無處興修。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 商外至,億兆無窮。僦賃之資,增添不定,貧闕之戶,供 辦實艱。而又屋宇交連,街衢湫隘,入夏有暑濕之苦, 居常多煙火之憂,將便公私,寔廣都邑,宜令所司,於 京城四面,別築羅城,先立標幟,候將來冬末春初,農 務閒時,即量差近甸人夫,漸次修築。春作纔動,便令 放散。如或土功未畢,則迤邐次年修築,所冀寬容辦 集。今後凡有營葬及興置宅竈并草市,並須去標幟 七里外,其標幟內候官中擘畫定街巷、軍營、倉場、諸 司公廨院務了,即任百姓營造。」

三年六月癸亥,詔曰:「輦轂之下,謂之浩穰,萬國駿奔, 四方繁會。此地比為藩翰,近建京都,人物諠闐,閭巷 隘陿,雨雪則有泥濘之患,風旱則多火燭之憂,每遇 炎蒸,易生疫疾。近者開廣都邑,展引街坊,雖然暫勞, 久成大利。朕昨自淮上,迴及京師,周覽康衢,更思通 濟。千門萬戶,庶諧安逸之心;盛暑隆冬,倍減寒溫之」 苦。「其京城內街道闊五十步者,許兩邊人戶各於五 步內取便種樹掘井,修蓋涼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 十五步者,各與三步。其次有差。」

《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謀遷其都於洪州,群臣皆不 欲,惟樞密使唐鎬贊之。乃升洪州為南昌,建南都。建 隆二年,景遷於南都。洪州迫隘,宮府營廨皆不能容, 群臣日夕思歸,景悔怒不已。」

《遼史耶律曷魯傳》:「太祖神冊三年七月,皇都既成,燕 群臣以落之。」

《劉六符傳》:道宗即位,將行大冊禮,北院樞密使蕭革 曰:「行大禮,備儀物,必擇廣地,莫若黃川。」六符曰:「不然。 禮儀國之大體,帝王之樂,不奏於野。今中京四方之 極,朝覲各得其所,宜中京行之。」上從其議。

《續綱目》:開寶九年,帝以江表底定,方內大同,欲西幸 以行郊禮。三月如西京。四月祭天地於南郊,祭畢,大 赦。帝欲留都洛陽,群臣咸諫弗聽,晉王光義言其非 便。帝曰:「遷河南未已,終當居長安耳。」光義問其故,帝 曰:「吾欲西遷,據山河之勝以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 安天下也。」光義曰:「在德不在險。」力請還汴,帝不得已 從之,因歎曰:「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宋史方技傳》:楚芝蘭判司天監事,占者言五福太乙 臨吳分,當於蘇州建太乙祠。芝蘭獨上言:「京師帝王 之都,百神所集。且京城東南一舍地名蘇村,若於此 建宮,萬乘可以親謁,有司便於祗事,何為遠趨江外, 以蘇臺為吳分乎?」輿論不能奪,遂從其議。

《范仲淹傳》:「仲淹權知開封府時,呂夷簡執政,多不悅。 他日論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陽險固,而汴為四戰之 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陽,當漸廣儲蓄,繕宮 室。帝問夷簡,夷簡曰:『此仲淹迂闊之論也』』。」

《許州誌》:宋賈昌朝言:「漢唐都雍,置三輔內翼京師。朝 廷都汴,而近京諸郡皆屬他道,制度不稱王畿。請析 京東之曹州,京西之陳、許、滑、鄭,皆隸開封府,以四十 二縣為京畿。」帝納之。

《宋史紀事本末》:建炎三年二月,和州防禦使馬擴應 詔上書言:「前日之事,其誤有四,其失有六。今願陛下 西幸巴蜀,用陝右之兵,留重臣使行江南,撫淮甸,破 金人之計,回天下之心,是為上策。都守武昌,襟帶荊 湖,控引川、廣,招集義兵,屯布上流,扼據形勢,密約河 南諸路豪傑,許以得地世守,是為中策。駐蹕金陵,備 禦江口,通達漕運,精習水軍,厚激將士,以幸一勝,觀 敵事勢,預備遷徙,是為下策。若倚長江為可恃,幸金 人之不來,猶豫遷延,候至秋終,金人再舉,驅擄舟楫, 江淮千里,數道並進。方當此時,然後又悔,是謂無策。」 凡累數千言,皆中事機。

《宋史宗澤傳》:開封尹闕,李綱言:「綏復舊都,非澤不可。」 徙知開封府。澤既至,上疏請上還京。俄視師河北。還, 上疏言:「陞下尚留南都,生靈失所仰戴,陞下宜亟回 汴京,以慰元元之心。」不報。復抗疏言:「今之言遷幸者, 猶前之言和議為可行者也。今之言不可遷者,猶前 之言和議不可行者也,惟陛下熟思而審用之。且京 師二百年積累之基業,陛下柰何輕棄以遺敵國乎?」 詔遣官迎奉六宮往金陵。澤上疏曰:「京師,天下腹心 也。兩河雖未敉寧,特一手臂之不信爾。今遽欲去之, 非惟一臂之弗瘳,且并腹心而棄之矣。昔景德間,契 丹寇澶淵,王欽若江南人勸幸金陵,陳堯叟蜀人勸 幸成都,惟寇準毅然請親征,卒用成功,臣何敢望寇 準!」然不敢不以章聖望陛下。澤。前後請上還京二十 餘奏,每為潛善等所抑。

《杭州府志》:「太平興國三年,改錢江為仁和縣,隸杭州, 稱望邑。建炎南渡,因見縣名仁和,曰:『此故都城門名 也。先是太祖北征,屯陳橋驛,軍士擁戴至仁和門,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