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通鑑綱目》,「晉主患楊光遠跋扈難制,桑維翰請分 天雄之眾,遂建鄴都於廣晉府,置彰德軍於相州,以 澶、衛隸之;置永清軍於貝州,以博、冀隸之。以高行周 為鄴都留守。」

後漢

高祖天福十二年置西都北都鄴都

按:《五代史》《漢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洛陽,晉為西京,漢因之。魏州,唐故曰大名 府,置天雄軍。後唐建鄴都,晉漢因之。」

按《冊府元龜》:「高祖以天福十二年二月即位於太原 宮,以太原為北京。」

後周

太祖廣順元年仍置西都

按:《五代史周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洛陽,晉為西京,漢、周因之。」

太宗天顯三年置南京

按《遼史太宗本紀》:「三年十二月,升東平郡為南京。 會同元年,更置南京,以故南京為東京。」

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元年十一月,晉以幽薊、瀛莫、 涿、檀、順、媯、儒、新、武、雲、應、朔、寰、蔚十六州,并圖籍來獻。 於是詔升幽州為南京,南京為東京。」

按《地理志》:「東京遼陽府,本朝鮮之地。周武王釋箕子 囚,因以封之,傳四十餘世,秦屬遼東外徼。漢武帝元 封三年,定朝鮮為真番、臨屯、樂浪、元菟四郡。漢末為 公孫度所據。晉陷高麗,後歸慕容垂子寶,以勾麗王 安為平州牧,居之。元魏太武遣使至其所,居平壤城。」 遼東京本此。唐高宗平高麗,於此置安東都護府,後 為渤海大氏所有。大氏始保挹婁之東牟山。武后萬 歲通天中,為契丹盡忠所逼,有乞乞仲象者,度遼水 自固,武后封為震國公,傳子祚榮,建都邑,自稱震王, 併吞海北,地方五千里,兵數十萬。中宗賜所都曰「忽 汗州」,封渤海郡王。十有二世,至彝震,有五京、十五府、 六十二州,為遼東盛國。忽汗州即故平壤城也,號中 京顯德府。太祖建國,攻渤海,拔忽汗城,俘其王大諲 譔,以為東丹王國,立太子圖欲為人皇王以主之。神 冊四年,葺遼陽故城,以渤海、漢戶建東平郡,為防禦 州。天顯三年,遷東丹國民居之,升為南京,城名「天福」, 高三丈,有樓櫓。幅員三十里。八門:東曰迎陽,東南曰 韶陽,南曰龍原,西南曰顯德,西曰大順,西北曰大遼, 北曰懷遠,東北曰安遠。宮城在東北隅,高三丈,具敵 樓。南為三門,壯以樓觀,四隅有角樓,相去各二里。宮 牆北有讓國皇帝御容殿。大內建二殿,不置宮嬪,唯 內省使副判官守之。《大東丹國新建南京碑銘》在宮 門之南,外城謂之「漢城」,分南北市,中為看樓,晨集南 市,夕集北市。街西有金德寺、大悲寺、駙馬寺、鐵幡竿 在焉。趙頭陀寺、留守衙、戶部司、軍巡院,歸化營軍千 餘人,河朔亡命,皆籍于此。東至北烏魯虎克,四百里。 南至海邊鐵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縣海口,三百 六十里。北至挹婁縣范河,二百七十里。東西南三面 抱海。遼河出東北山口,為范河,西南流為大口,入于 海。東梁河自東山西流,與渾河合為小口,會遼河入 于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渾河在東梁、范河之 間。沙河出東南山,西北流徑蓋州入于海。有蒲河、清 河、浿水亦曰泥河,又曰蓒芊濼水,多蓒芊之草。駐蹕 山,以唐太宗征高麗,駐蹕其巔數日,勒石紀功焉。俗 稱「手山。」山巔平石之上,有掌指之狀,泉出其中,取之 不竭。又有明王山、白石山,亦曰「橫山。」天顯十三年,改 南京為東京,府曰「遼陽。」

南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高陽氏謂之幽陵,陶唐 曰「幽都」,有虞析為幽州。商併幽于冀,周分并為幽。《職 方》東北幽州山鎮:醫巫閭澤藪豯養川,河泲浸菑時, 其利魚鹽,其畜馬牛豖,其穀黍稷稻。武王封太保奭 于燕。秦以其地為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 漢為燕國。歷封臧茶、盧綰、劉建、劉澤、劉旦。常置涿郡、 廣陽國。後漢為廣平國。廣陽郡或合於上谷,復置幽 州。後周置燕及范陽郡。隋為幽州總管。唐置大都督 府,改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李懷仙、朱滔、劉怦、 劉濟相繼割據。劉總歸唐,至張仲武、張允仲以正得 民,劉仁恭父子僭爭,遂入五代。自唐而晉,高祖以遼 有援立之勞,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獻,太宗升為南京, 又曰「燕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廣一丈五尺,敵 樓、戰櫓具。八門:東曰安東、迎春,南曰開陽、丹鳳,西曰 顯西、清晉,北曰通天、拱辰。大內在西南隅。皇城內有 景宗、聖宗御容。殿二:東曰宣和,南曰大內。內門曰「宣 教」,改「元和。」外三門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萬春」,右 掖改千秋門,有樓閣。毬場在其南。東為永平館。皇城 西門曰顯西,設而不開。北曰子北。西城巔有涼殿,東 北有燕角樓。坊市廨舍寺觀,蓋不勝書。其外有居庸、 松亭、榆林之關,古北之口、桑乾河、高梁河、石子河、大 安山。燕山中有瑤嶼,府曰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