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契丹志》,南京本幽州地,自晉割棄,建為南京,又為 燕京析津府,置都總管府,「節制馬步軍控鶴指揮使, 都統軍司,牛欄監軍砦,石門詳穩司,南北皮室司、猛 拽剌司,並隸總管府,備禦宋。」

聖宗統和二十五年置中京

按《遼史聖宗本紀》:二十五年「春正月,建中京。冬十月 丙申,駐蹕中京。」

按《地理志》:「中京大定府,虞為營州,夏屬冀州。周在幽 州之分。秦郡天下,是為遼西。」漢為新安平縣。漢末步 奚居之,幅員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險足以自固。其後 拓拔氏乘遼建牙于此,當饒樂河水之南,溫渝河水 之北。唐太宗伐高麗,駐蹕于此,部帥蘇支從征有功。 奚長可度率眾內附,為置饒樂都督府。咸通以後,契 丹始大,奚族不敢復抗。太祖建國,舉族臣屬。聖宗常 過七金山土河之濱,南望雲氣,有郛郭樓闕之狀,因 議建都。擇良工于燕、薊,董役二歲,郛郭、宮掖、樓閣、府 庫、市肆、廊廡,擬神都之制。統和二十四年,五帳院進 故奚王牙帳地。二十五年,城之,實以漢戶,號曰「中京」, 府曰「大定皇城。」中有祖廟、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城 池湫濕,多鑿井泄之,人以為便。大同驛以待宋使,朝 天館待新羅使,來賓館待夏使。有七金山、馬盂山、雙 山、松山、土河。

興宗重熙十三年置西京

按,《遼史興宗本紀》:十三年十一月「丁卯,改雲州為西 京,十二月己丑,幸西京。」

按《地理志》:西京大同府,陶唐冀州之域。虞分并州,夏 復屬冀州。周《職方》正北曰并州。戰國屬趙,武靈王始 置雲中郡。秦屬代王國,後為平城縣。魏屬新興郡。晉 仍屬雁門。劉琨表封猗盧為代王,都平城。元魏道武 于此遂建都邑。孝文帝改為司州牧,置代尹,遷都洛 邑,改萬年,又置恆州。高齊文宣帝廢州為恆安鎮,尋 復恆州。周復恆安鎮,改朔州。隋仍為鎮。唐武德四年, 置北恆州,七年廢。貞觀十四年,移雲中定襄縣于此。 永淳元年,默啜為民患,移民朔州。開元十八年,置雲 中州。天寶元年,改雲中郡。乾元元年,曰雲州。乾符三 年,大同軍節度使李國昌子克用為雲中守捉使,殺 防禦使,據州以聞。僖宗赦克用,以國昌為大同軍防 禦使,不受命。廣明元年,李琢攻國昌,國昌兵敗,與克 用奔北地。黃巢入京師,詔發代北軍,赦國昌使討賊。 克用率三萬五千騎而南,收京師,功第一。克用子存 勖,是為唐莊宗。同光三年,復以雲州為大同軍節度 使。晉高祖代唐,以契丹有援,立功,割山前、代北地為 賂,大同來屬,因建西京敵樓棚櫓具,廣袤二十里。門 東曰迎春,南曰朝陽,西曰定西,北曰「拱極。」元魏宮垣, 占城之北面,雙闕尚在。遼既建都,用為重地,非親王 不得主之。清寧八年,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 又有天王寺。留守司衙南曰西省。北門之東曰大同 府,北門之西曰大同驛。初為大同軍節度,重熙十三 年,升為西京,府曰「大同。」

太祖建隆元年仍置西京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西京,唐顯慶間為東都,開元改河南府。宋 為西京,山陵在焉。宮城周迴九里三百步,南三門:中 曰五鳳樓,東曰興教,西曰光政,東一門曰蒼龍,西一 門曰金虎,北一門曰拱宸。」五鳳樓內東西門曰左、右 永泰門。外道北有鸞和門,右永泰門,西有永福門,興 教、光政門內各三門,曰左、右安禮,左右興善,左右銀 臺、蒼龍、金虎。門內第二隔門曰膺福、千秋。膺福門內 道北門曰建禮,正殿曰太極殿,前有日月樓、日華、月 華門又有三門,曰太極殿。門後有殿,曰「天興」,次北殿 曰武德。西有門三重,曰「應天」、乾元、「敷教。」內有文明殿, 旁有東上閤門。西上閤門前有左、右延福,門後又有 殿,曰垂拱。殿。北有通天門,柱廊北有明福門,門內有 天福殿,殿北有寢殿曰太清,第二殿曰思政,第三殿 曰延春。東又有廣壽殿,視朝之所也。北第二殿曰明 德,第三殿曰天和,第四殿曰崇徽。天福殿西有金鸞 殿,對殿南廊有彰善門殿。北第二殿曰壽昌,第三殿 曰玉華,第四殿曰長壽,第五殿曰甘露,第六殿曰乾 陽,第七殿曰善興。西有射宮殿,千秋門內有含光殿, 拱宸門內西偏有保寧門,門內有講武殿,北又有殿 相對。內園有長春殿、淑景亭、十字亭、九江池、砌臺、娑 羅亭。宮城東西有夾城各三里餘。東二門:西曰賓暉, 北曰啟明,西二門:南曰金曜,北曰乾通。宮室合九千 九百九十餘區。皇城周迴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步。南 面三門:中曰端門,東西曰左、右掖門。東一門曰「宣仁。」 西三門:南曰「麗景」,與《金曜》相直;中曰「開化」,與《乾通》相 直;北曰「應福。」內皆諸司處之。京城周五十二里九十 六步。南三門:中曰「定鼎」,東曰「長夏」,西曰「厚載。」東三門: 中曰羅門,南曰建春,北曰上東。西一門:曰關門。北二 門:東曰安善,西曰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