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開山口, 在府城東北四十里。自北而西,有小石、大

石二口。又折而南,有黑峪、尖峪二口。

瓷窯口 在渾源州南一十里,與大寨頭關俱置巡 檢司。近又有李峪、大小凌雲二口。

北婁口 在應州東南四十里,過東有黃沙、徐峪、康 峪三口,過西有牛槽、大石、小石三口。小石口今設巡 檢司。

茹越口 在應州南四十里,西接虎峪口。今二口俱 設巡檢司。其間有時峪、箭桿峪、明樞峪、狼峪、神堂峪、 水峪、馬峪等十二口。

寧武軍口, 在朔州南一百二十里,南連靜樂縣分 水嶺。

偏嶺口 在懷仁縣西南五十里,過北有大峪、小峪、 蘆子、阿毛四口。

龍灣峪口 在山陰縣西南四十里,過東有沙家、五 人、「赤石、盆子四峪,過西有東寺、西寺、白樹、棘料、石門、 寬峪、水峪七口。」

林關口 在廣靈縣西南四十里,路通靈丘縣,今置 巡檢司。過東有直峪口,過西有唐山口,又有樺欄嶺、 火燒嶺二口,皆在縣北。

小峪口 與兔毛河口,俱在《大同》右衛。其在左衛者, 有「石佛寺口。」

虎峪口 與威寧口、將軍貓莊口、大小白括二峪口, 陽和前後二口,俱在陽和衛境。

白陽口, 與榆林磚磨、水磨等口,俱在天城衛。 神池口, 朔州南九十里,明置巡檢司,東南有土城 基。

九宮口, 蔚州東南三十里。九宮山,路通易州。明置 巡檢司。

五叉山口, 蔚州西北三十里,「五叉村」,路通大同府。 「神仙口」, 蔚州北五十里「蘆子澗」,路通保安左衛。 「鴛鴦口」, 蔚州東七十里,近壺流河,兩山相峙如鴛 鴦,故名,路通保安右衛。

美峪口 舊在蔚州東一百二十里,其山秀麗,故名。 路通保安州,直抵居庸關。明置巡檢司。

興寧口 舊在蔚州東北一百二十里,路通大同、宣 府。明置巡檢司,天順間徙北口關。

平定嶺 蔚州西北一百五十里,路通大同、宣府。明 置巡檢司。

寧淨口, 廣昌縣東南三十里,接浮圖峪,路通易州 五虎嶺。

浮頭峪 廣昌縣東三十里鎮嶺下,路通紫荊關。以 上二口,俱景泰三年築堡設兵。

澤州

天井關, 在澤州南四十五里太行山絕頂,即孔子 回車處。

五度關, 在陵川縣南八十里。

東烏嶺關 在沁水縣西北五十里。

橫望隘, 澤州南八十里。太行山絕頂,即狄梁公望 雲思親處,明置巡檢司。南距懷慶府碗子城一十里, 有柳樹隘口,路通懷慶清華鎮。

遼州

黃澤關, 在遼州東南一百二十里,太行絕頂,山勢 險峻,其路盤旋曲折,故名「十八盤。」元舊關路通河南。 松子嶺關, 在和順縣北二十五里,路通真定。五代 末河東守險之地。

黃榆嶺關 在和順縣東八十里太行山頂,路通順 德府,置巡檢司。

沁州

綿上關, 在沁源北八十里。

柴店關 在沁源縣。

昴車關 在武鄉縣北。

《陝西通志》

西安府

子午關 在府城南一百里。《漢書》:「平帝元始五年,王 莽通子午道,因以置關。」

藍田關 在藍田縣東南九十八里。本秦嶢關,後周 改「青泥關」,隋、唐以來名藍田關。

駱谷關, 在盩厔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南通漢中,蜀 將姜維出駱谷圍長安,即此。

武關, 在商州南一百八十里。應劭注:「秦之南關也, 通南陽郡。」

大慶關 在朝邑縣東三十五里。戰國時為臨晉關。 唐為蒲津關,宋改為大慶關。

潼關 在華陰縣東四十里。唐天授二年置。宋為鎮 潼軍節度地。明洪武七年,設潼關守禦千戶所。九年, 改潼關衛。

穆陵關 在永壽縣南四里。

金鎖關 同官縣北三十里。

烏仁關 在韓城縣北。

延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