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4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北隅:《昌平山水記》:「德陵在潭子峪,距永陵東北一里,自永陵碑亭前分,北為德殿神路。」 鹿馬山,《昌平山水記》:「有田貴妃墓,南距西山口一里。崇禎壬午,妃薨,葬此,遣工部左侍郎陳必謙等營建,未畢而都城失守。賊以帝后梓宮至昌平州,士民率錢葬之田妃墓內。」

蘇山,《昌平山水記》:「自英宗止宮人從葬,于是妃墓始名。其在陵山內者,昭陵之左九龍池,南為蘇山,有萬貴妃之墓,東向,憲宗妃也。」

銀錢山又南為銀錢山,有鄭貴妃暨二李、劉、周四妃之墓,南向,神宗妃也。

嶴兒峪又南為嶴兒峪,有四妃、二太子墓。中閻妃、王妃,左馬妃,次左哀沖太子,右楊妃,次右莊敬太子。世宗妃,太子也。又南為悼陵,東南向。孝潔皇后陳氏,初諡悼靈,葬此。世廟崩,遷永陵,而封兆尚存。旁有沈文、盧三妃墓,至今猶曰悼陵。東山口東有劉惠妃墓,英宗妃也。

綿山又東八里,有仁宗子蘄獻王、滕懷王墓。易荊水,《水經注》:易荊水東逕薊城,又東逕平昌縣故城南,又謂之昌平水。

蓮塘《昌平州志》:「蓮塘在州治南三里八蜡廟前,東西二水相環,俗呼兩水河。旁植榆柳,地多秔稻,若水鄉焉。」 南沙河,北沙河。《州志》:「沙河北店距州二十五里。南店,距州二十七里。」 《昌平山水記》:「沙河店南有水,出昌平州西南五十里龍泉寺,合西山諸泉,東流為南沙河,有橋曰安濟店。北有水,出昌平州西南四家莊,逕」 雙塔村,東流為北沙河,有橋曰「朝宗。」 二橋皆正統十二年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壽建。二水至店東南竇家莊而合,又東南至通州界入白河。

白浮龍潭《長安客話》:「白浮龍潭水,流經白浮村,元郭守敬築堰引水,使西會馬眼等諸泉,折而南流,入於潞河,以便漕運,堰即以白浮名。」 《元史·河渠志》:「白浮泉水在昌平縣界,西折而南,經甕山泊,自西水門入都城焉。」

「湯泉」 ,元混一《方輿勝覽》:「聖湯一在昌平北二十五里,一在昌平南三十五里,湯山有寺。」 清夷水,《水經注》:「清夷水西逕沮陽縣故城北,秦始皇上谷郡治此。王莽改郡曰朔調,縣曰沮陰。」

芹城水,《昌平山水記》:「芹城在州東三十里,有橋,橋下有水,出芹城北,南流入於沙河。」

一畝泉《州志》:「一畝泉在州西南十五里,東會沙河,經陽山,由高梁直至張家灣,以濟漕河。」 官河,雙塔河,《方輿紀要》:「官河,在州西南二十里,源出一畝泉,分為二流:一曰官河,流入宛平縣,入高梁河。一曰雙塔河,在州西南三十里,經雙塔店,入榆河。」 《元史河渠志》:「雙塔河,源出昌平縣孟村一畝泉,經雙塔店而東,至豐善」 村入榆河。

榆河《州志》:「榆河源出州西南四十里月兒灣,下流為沙河,經順義,會白河。」

濕餘水。《水經》:「濕餘水出上谷居庸關東,又東流過軍都縣南。」 《水經注》:「水南流出關,謂之下口,水流潛伏十許里,重源潛發,積而為潭,謂之濕餘潭。」 《方輿紀要》:「榆河一名濕餘河,或名溫榆河。」 蓋「濕餘」 之譌也。《日下舊聞》:「按《後漢書》,王霸為上谷太守,陳委輸可從溫水漕,以省陸轉輸之勞。事皆施行。」 《章懷太子注》引《水經注》本作溫餘水。《遼史》順州有溫榆河,金更懷柔縣為溫陽,豈盡無據?又昌平多溫泉,有流入雙塔河者,溫餘之名,竊疑因此。《水經注》既無善本,今人習見坊刻,遂指「溫」 字為「濕」 字之譌,正恐類昔人所云以不悖為悖也。

虎眼泉《方輿紀要》:「在州西八里舊城下。」

七度水,《太平寰宇記》:「在昌平界,接虎眼泉。」 紅澗溝,《州志》:「紅澗溝在龍虎臺西一十二里。」 幢幢水,《州志》:「虎眼川在虎谷山下,幢幢水所出也。」 《燕都游覽志》:「水流如瀑布,三四里至鵓鴿巖,隱而不見。或謂舊縣西北虎眼泉,是其水復出也。」

仙人池《州志》:「仙人池在駐蹕山下,傳有仙人浴此。」

玉斗潭《薊丘集》:「玉斗潭距百望山十二里,腐草罨之,深不可測,傳有兩牛𩰚陷於潭,無跡。又北十里為灌石,駐蹕山在焉,西望白虎跕,深若天井。山上有臺,名栖雲,金章宗嘗游此,擊毬山下石床、石釜俱存。」

九龍池《篁墩集》:「九龍池方廣十丈,重垣護之,覆以黃甓石,琢九龍張頷,歕沫入池,泠然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