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5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僅成而卒。唐、宋皆有續刻。

香樹林 在縣內

霸州

南關城 ,相傳趙武靈王築,因朝鮮有關城,加「南」 字。

益津城 在州治東。金置縣,明省入州,址存。平曲城 ,在州東二十五里。漢景帝封公孫渾邪為平曲侯,即此。

信安城 在州東五十里。五代周立寨於此。宋升為信安軍。金降縣。後置鎮安府。元省。今廢。坼城 ,在州東八十里。宋楊延朗屯兵處。明更曰「策。」

三榷場 宋端拱二年,詔雄、霸、安肅軍置三榷場以貿易。

狼城 ,信安城三十里。

舊運河 在城南二里許。元之漕河故道,下達天津,今淤。

益津關 ,本唐幽州永清縣地,後周復以其地置霸州。

草橋關 在城北一里。宋遼分界處,楊延朗建。淤口關 ,在城東五十里。周顯德六年置,今廢。雙柳二寨 ,在城西南八里。二寨東西相去十里。

莫金口寨 ,在城南十五里。漢公孫弘所封之地。

莫金橋 宋楊延朗建

蘇家橋 在城東二十里。相傳宋蘇洵建,引馬洞 楊延朗治自州城,中通雄縣,相傳延朗潛以出師者。

益津書院 在城南《宮家莊》。《元宮君》。建合韓、謝二莊子弟肄業其中。時學士黃縉《記》。

護城井 在州城中,沿城共井七十有二,宋楊延朗所鑿。值隆冬,甲士汲水澆城,敵疑不敢進。今廢,僅存者,郡人汲焉。

石橋 在信安鎮北,宋楊延朗建。

霸臺 周、宋時將臺,在州治後,今圮。

文安縣

廣陵城 ,在縣北十七里。《五代史》云:「劉海蟾,廣陵人」 ,即此。又為宋積粟處。

舊文安城 ,見《後漢書文安令度公傳》。在今縣東北。有漢令趙夔祠。

相公莊 唐工部尚書張仁憲故里,有碑,有祠。雀臺 在縣西十八里。相傳趙李牧守邊時築。匏瓜亭 在縣西一里許,元時侍郎趙文清公故里。

「《大觀閣帖》碑 」 在縣儒學內,宋徽宗手臨上石。「蘇橋 」 在縣北四十里河邊。宋蘇洵曾為文安簿,此其故蹟。

雙檜 在縣東門外月巖寺後。蒼虯古鬣,並立干霄。相傳為漢時所置。

孟母臺 ,在柳河下。有洞,深莫測,傳為宋將孟良藏母處。

長城 在邑東南,延袤幾百里。其創建無考。然秦始皇起自臨洮,迤東至遼海,築長城。戰國趙武靈王亦築長城。今韓村有元敕建法雲寺碑陰曰「寸金堤畔古佛堂。」 當是燕、趙之界域也。《宋史》:文安有劉家渦、刀魚口、莫金口、阿翁、雁頭、黎陽、喜渦、鹿角八砦。元豐四年,割鹿角砦屬信安軍。政和二年,改劉家渦砦曰安平,「阿翁」 ,曰「仁壽鴈頭」 ,曰「和寧,喜渦」 ,曰「喜安。」 八砦皆趙宋所置,以備不虞者。

大城縣

《舊城 》:相傳城北土壟迴折處。

麒麟窪 在縣北里許,耕牛產麟。

仙人洞 在縣南。昔年洞開,人入,深不可測,後失口,尋不可得。

孝順窪 在縣西。相傳唐太宗征高麗,萬馬飲此不涸,故名。

鳳凰臺 在城南,春日晴明,堪以遠眺。

五龍潭 在玉皇廟後。匯水半畝餘,見五龍出沒,今涸。

清風井 在縣西牛村,因牛烈女投井全節得名。

保定縣

二里城 在縣東北。宋時積糧於此。

將臺 在縣西南,楊延朗《演武》處。

桃花寨 ,去城三里,相傳宋楊延朗築,今稱為「桃花漫。」

柏木橋 在城南二十里。相傳舊有何行者病涉,將河濱古柏數丈餘倒植河中,往來競渡。張青口 眾流中一凸,千艘來集,為三府行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