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幹,偃罩各十餘步,望之如青鳳展翅處,其下如山 間松棚。六月消夏,尤所宜也。」
《書史會要》:「遼道宗喜作字,秦越大長公主捨棠陰坊 第為大昊大寺,帝為書碑及額,今在燕京舊城。」 《行國錄》:「永興寺在宣北坊柳巷之南,寺東向南行約 五十步,折而東有興仁寺,南向。其建置歲月,無碑記 可考矣。」
《隩志》:「南城諸坊,白紙坊最大。元於此設稅副使。北自 善果寺,南至萬壽宮,西極於天寧寺,皆是也。自嘉靖 築新城,以城牆界之,坊劃而為兩矣。」〈按此上俱南城而五城中尚有 各家記載或在外城或在近郊傳聞不一者皆附後以備參考〉 《金石錄》:「《舜廟頌》,唐韋稔撰,顏頵正書并篆額,貞元十 二年閏八月。」
《寶刻叢編:唐復舜廟頌》在幽州。
《金石古文》:「幽州有虞舜廟,久湮,至唐貞元間始復。」 《秋澗集》:「廟據金故苑西北隅,兵後廢不治。獨唐貞元 間顏魯公子頵書,幽州節度使韋稔重修」,廟碑尚存。 書畫端莊,殊有父風。
《春明夢餘錄》:「虞帝廟顏書,元時尚在,見《王惲文集》。有 《大都復虞帝廟碑記》,謂此碑人屢欲易去,礱以他用, 主者心惝恍,若有儆動,乃已。後有道士陳志元起長 春別院,復購之,約不犯原刻,止用石背。及來徙,碑趺 坼矣,而身挺植,重不克舉。道士愓息不敢徙,仍安原 處。其著異如此。」
《元混一方輿勝覽》:「鐵牛廟在舊燕城東南,有土埋鐵 牛露脊,不知起於何時。」
《寶刻叢編》:「《唐遊擊將軍薛侯彥碑》在幽州。」
《金石錄碑》「趙含撰并書,開元十八年正月立。」
《金臺集》:大悲閣榜,虞世南所書。
《王沂公上契丹事》,「開泰寺魏王耶律漢寧造。」
《湛然居士集三學寺改名圓明。請予為功德主。因作 疏》。
《日下紀聞》:「延洪、開泰二寺,元《混一方輿勝覽》中猶載 之。至明修《一統志》及《寰宇通志》」無有寺,未必盡廢也。 大約易其名,古跡遂不可考矣。
《金臺集》:龍頭觀懸三牙籤,刻曰「建隆元年。」
《春明夢餘錄》:「元人有修理大都南京石經事狀云:『竊 見大都南京廟學所有《九經》石刻,刊琢極精。近年以 來,舊制既廢,舉皆散亂於荒煙草棘間,日就摧圯,甚 可惋惜。且經之遺制,自漢唐至今,歷代聖王無不尊 崇修理,蓋重夫經世大法故也。今海宇混一,方息馬 論道之時,據上項石經理合修立,以彰國容』。」按《九經》 石刻,舊在汴梁學宮,金人移置於燕,今不復存矣。 《陵川集》:「四賢祠」者,燕賢臣郭隗、樂毅、劇辛、鄒衍也。四 像皆南面列坐,一王者拱其側,則昭王也。國士劉鑾 所塑,技極精巧。
《水經注》:「戾陵,燕刺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燕王陵有 伏道,西北出薊城中。景明中,造浮圖建剎,窮泉掘得 此道。王府所禁,莫有尋者。通城西北大陵而是。二基 址盤固,猶自高壯,竟不知何王陵。
《金史世宗紀》:大定九年二月,詔改葬漢二燕王於城 東。初,兩燕王墓舊在中都東城外,海陵廣京城圍,墓 在東城內,前嘗有盜發其墓,大定九年,詔改葬於城 外。俗傳六國時燕王及太子丹之葬及啟壙,其東墓 之柩,題其端曰「燕靈王舊。」「舊」,古「柩」字通用,乃西漢高 祖子劉建葬也。其西墓,蓋燕康王劉嘉之葬也。蔡珪 作《兩燕王墓辯》,據葬制名物,款刻甚詳。
《日下紀聞》:「少帝自金天眷五年十月至燕京,居安普 寺,前後三四年。天眷十年,金主令帝出寺,賜宅燕京 之北,其實有人監守之。十二年九月,燕京大火,旬日 不息,焚死者千人。金主勒兵出城北門,避之於寶蓋 寺,去帝居所止數十步。」此《竊憤續錄》所載云然也。又 《南燼紀聞》:「少帝到燕京,居安普寺,後徙居城東玉田」 觀。按《竊憤錄》《南燼紀聞》皆偽書。其紀欽宗留燕事蹟, 與《北狩行錄》《燕雲錄》不同,蓋未足深信者。
《春明夢餘錄》:「披雲樓在京城南,舊有題額,是金章宗 手書,上有遠樹影,雖風雨晦冥皆見。」
《明一統志》:「太極書院,元中書行省楊惟中建。」
《元史·祭祀志》:「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 武、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每歲春秋 仲月上戊,樞密院遣官行三獻禮。」
元混一《方輿勝覽》。「杜康廟在舊城北。」
《元史列傳》:「劉秉忠賜第奉先坊。」
《湛然居士集》:三休道人稅居燕城之市,榜其菴曰「貧 樂。」
《明一統志》:「萬柳堂在府南,元廉希憲別墅。」
《清容居士集》:「廉右丞園名花幾萬本,號為京城第一。」 《輟耕錄》:「京師城外萬柳堂,亦一宴游處也。」野雲:「廉公 一日置酒,招疏齋盧公、松雪趙公同飲,命歌兒解語 花,歌《小聖樂》行酒。」《小聖樂》乃小石調曲,元遺山先生 好問所製,名姬多歌之,俗以為「驟雨打新荷」者,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