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泛濫,不早為備,恐至潰決,臨期卒難措手。」乃計會閉

水口工物,開申都水監,差夫修治,凡合閉水口五處。 《元史本紀》:至元三年,鑿金口,導蘆溝水,以漕西山木 石。四月,五山珍御榻成,置瓊華島廣寒殿。

《三河縣志》:「至元四年壬寅,雨雹害稼。」

《元史禮樂志》:「劉秉忠搜訪舊教坊樂工,依律運譜,被 諸樂歌,六月而成,音聲克諧,陳於萬壽山便殿。」 《元史世祖紀》:「至元五年八月,敕京師瀕河立十倉。十 二月,敕二分二至及聖誕節日,祭星於司天臺。」 「至元七年四月,密雲隕霜。」

《元史兵志》:中衛屯田,「世祖至元四年,於武清、香河等 縣置立。十一年,以各屯地界相去百餘里,往來耕作 不便,遷於河西務荒莊楊家口、青臺楊家白等處。」 《元史列傳》:「『劉秉忠雖居左右,而猶不改舊服,時人稱 之為聰書記』。至元元年,翰林學士承旨王鶚言:秉忠 久侍藩邸,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乃猶仍其 野服散號,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顯秩。」帝覽奏, 即日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預中書省事。詔以翰林 侍讀學士竇默之女妻之,賜第奉先坊。至元十一年, 建太乙宮於兩京,命李居壽居之,領祠事,且禋祀六 丁,以繼太保劉秉忠之術。

《元史》:「至元十一年十一月,以香河荒地千頃,置中衛 屯。」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一年十二月,賜太乙真人李 居素第一區,仍賜額曰『太乙廣福萬壽宮』。」

十三年七月,以楊村至灣雞泊漕渠洄遠,改從孫家 務。

十三年八月,穿武清蒙村漕渠。

《元史五行志》:「至元十三年,霧靈山伐木官劉氏言,檀 州大峪錐山出鐵礦,有司覆視之,尋立四冶。」

《元史兵志》:「至元十四年五月,以蒙古軍與漢軍相參, 備都城內外及萬壽山宿衛,仍以也速不花領圍宿 事。」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六年五月,進封桑乾河洪濟 公為顯應洪濟公。」

十六年八月以江南所獲玉爵及玷凡四十九事皆 藏於太廟。

十七年五月辛丑朔,命樞密院調兵六百人守居庸 南北口。

十九年八月,駐蹕龍虎臺。

《元史列傳》:「至元十九年,用丞相伯顏言,初通海道,漕 運抵直沽,以達京城。立運糧萬戶三,以羅璧與朱清、 張瑄為之。璧首部漕舟,由海洋抵楊村,不十日入京 師。改立大都蘆臺、越支、三叉沽鹽使司。」

至元十九年三月,有益都千戶王著,與妖人高和尚 殺阿合馬於闕下。留守博敦持梃急捕,眾奔潰,多就 擒。高和尚逃去,惟著挺身請囚。時帝在察罕腦兒,聞 之,即遣和禮霍孫等歸討為亂者,獲高和尚於高梁 河。

二十年四月,王得林妻張氏孕五月生男,四手四足, 圓頭、三目,一耳,附腦後即死。

《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一年二月,立法輪竿於大內萬 壽山,高百尺。四月,涿州巨馬河決,衝突二十餘里。九 月,以江南總攝楊璉真加發宋陵塚所收金銀寶器, 修天衣寺。」

《密雲縣志》:「二十一年,密雲大水。」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四年正月,以修築柳林河 堤南軍三千,浚河西務漕渠。」

《元史列傳》:「至元二十四年,田忠良請建太社於朝。」右 《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五年四月,萬安寺成,佛像及窗 壁皆金飾之,費金五百四十兩有奇,水銀二百四十 觔。是月,增立直沽海運米倉。」

《元史食貨志》:「二十五年,復立三叉、蘆臺、越支三鹽使 司,內外分置漕運司二。其在外者,于河西務置司,領 接運海道糧事。」

《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六年五月,發武衛親軍千人,濬 河西務至通州漕渠。十二月,幸大聖壽萬安寺,置旃 檀佛像,命帝師及西僧作佛事,坐靜二十會。」

《通州志》:「許有壬,湯陰人。至元間,為中書左丞。時有議 開西山金口,導渾河,踰京城達通州以運漕,有壬言 渾河之水,湍悍易決,足以為害,淤淺易塞,不可行舟。 況地勢高下不同,徒勞民費財耳。」不聽。後卒如其言。 《元史列傳》:至元二十七年,地震,帝駐蹕龍虎臺,召集 賢翰林兩院官,詢致災之由。

《元名臣事略》:至元二十八年,都水使者請鑿渠西導 白浮諸水,經都城中,東入潞河,則江淮之舟,既達廣 濟渠,直泊於都城之匯。上亟欲其成,又不欲役及細 民,敕四怯薛人及諸府人興鑿,刻日使畢。太師淇陽 忠武王率其屬,著役者服,操畚鍤,趨者如雲,依刻而 渠成,賜名通惠河。上語近臣曰:「是渠非月赤察兒身, 率眾手,成不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