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史河渠志》:「通惠河,其源出於白浮、甕山諸泉水。世 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監郭守敬奉詔興舉水利,因 建言疏鑿通州至都河,改引渾水溉田,於舊閘河蹤 跡導清水上自昌平縣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轉, 過雙塔、榆河、一畝玉泉諸水,至西門入都城南,匯為 積水潭,東南出文明門,東至通州高麗莊入白河,總 長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清水口一十二處,共 長三百一十步。壩閘一十處,共二十座。節水以通漕 運,誠為便益。」從之。首事於至元二十九年之春,告成 於三十年之秋,賜名曰通惠。先時,通州至大都五十 里,陸輓官糧,歲若干萬,民不勝其悴,至是皆罷之。 《元名臣事略》:「至元二十八年,郭公守敬上言:『大都運 糧河不用一畝泉舊源,別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 南,經甕山泊,自西水門入城,環匯於積水潭,復東折 而南,出南水門,合入舊運糧河。每十里一置閘,皆至 通州。凡為閘七,距閘里許,上重置斗門,互為提閼,以 過舟止水』。上覽奏喜曰:『當速行之』。」於是復置都水監, 俾公領之。首事於二十九年之春,告成於三十年之 秋,賜名曰通惠。公又欲於澄清閘稍東,引水與北壩 河接,立閘麗正門西,令舟楫得環城往來,不就而罷。 《元史列傳》:高源遷都水監,開通惠河,由文明門東七 十里,與會通河接,置閘七,橋十二,人蒙其利。

《元史列傳》:「郭守敬言:通州以南,於藺榆河口徑直開 引,由蒙村跳梁務,至楊村還河,以避浮雞甸盤淺風 浪遠轉之患。」

《元史本紀》:「至元二十九年二月,發通州、河西務粟,賑 東安、固安、薊州寶坻縣饑民。」

《元名臣事略》:「至元三十年秋,車駕還自上都,過積水 潭,見舳艫蔽水,天顏為之開懌。特賜都水監郭守敬 錢一萬二千五百緡,仍以舊職兼提調通惠河漕運 事。」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三十年冬十月,彗出紫微垣,抵 斗魁,光芒尺餘,凡一月乃滅。」

《元史成宗本紀》:「三十一年五月,祭紫微星于雲仙臺。」 《秋澗集》:「元於燕北燕南設立鐵冶提舉司,大小一十 七處,約用扇煉人戶三萬有餘,歲扇課鐵一千六百 餘萬。」

《雪樓集》:「至元初,姚長者仲實於城東艾村得沃壤千 五百餘畝,構堂樹亭,繚以榆柳,環以流泉。藥闌蔬畦, 區分井列,日引朋儕,觴詠其間,優游四十餘年。」 《宋史·后妃傳》:「度宗全皇后,宋亡,從瀛國公入燕京,後 為尼正智寺而終。」

《析津日記》:「元初,京師禪學分萬松、延洪二門。比丘尼 智公,參萬松者也。耶律楚材請其開堂,住報先寺。 清客居士集廉右丞園名花幾萬本,號為京城第一。」 《研北雜志》:「漁陽鮮于樞伯機於廢圃中得怪松一株, 移植所居旁,名之曰『支離叟,名其齋曰『困學。又作霜 鶴堂。落成之日,會者凡十有二人:楊子構、趙叔明、郭 右』』」之,燕公楠,高彥敬,李仲賓、趙子昂、子俊,張師道,石 民瞻,吳和之,薩天錫。

《金臺集》:「梁有字九思,平章梁文節公之孫,世居幽州 之南城,不求聞達,教授生徒百餘人,奉母至考天曆 間,奉敕河南北錄金石刻於濟州,得漢刻九通於泗 水之中,共錄金石刻三萬餘通上進,其副類為二百 卷,曰《文海英瀾》。又修《續列仙傳》二十卷。」

《雪樓集》:皇帝在春宮時,嘗幸勝因寺,棟宇華潔,像設 嚴穆。顧昭文館大學士頭陀教宗師溥光而美之,溥 光對曰:「都民姚長者之力也。」因歷道長者平生,勝因 之創建,致幣五萬餘緡,大藏經一藏。

《癸辛雜識》:「李仲賓在燕為太常令史。太常官廨向為 大興獄,聞有物怪,往往能殺人。時年少,氣壯,勇方秋 初,一夕守宿官舍,一僕自隨,亦以暑甚出外舍,遂獨 據炕酣寢。至夜半,忽房門軋然有聲而開,驚覺則胸 間憤悶若壓氣不甦醒。極力微開目,見一人黑色,乘 微月率率有聲而前,既進復退,於是恐甚,極力瞠目」 起坐,則房門未嘗啟也。頃之,其人復來,思有以禦之。 適無他物,僅有皮靴一雙於其前,俟其稍近,以靴擲 之,劃然有聲如雉鳴,用手斜拉窗眼而去。至曉觀之, 其手拉窗處,每窗眼皆圓竅數十,破處皆如一紙,雖 破而不脫,竟不知為何怪也。

《文翰類選》:「聖朝建都燕山,民物日富,八九十歲,朝廷 優之,歲時得升殿,上上皇帝壽。每大朝會,百官衣朝 服,鞠躬以進,視班次惟謹,毌敢越尺寸。而諸耆老高 幘博褐,從容暇豫,以齒後先門者不加誰何。俟百官 退,乃陟峻陛,承清光,歸而娛嬉井陌。大駕出宮,則龐 眉黃髮序勾陳環衛間,見者咸曰:『樂哉太平之民也』。」 張進中居京師,有年耆老之一。進中字子正,善為筆, 管以堅竹,毫以鼬鼠,極精銳宜書,人爭售之。淇上王 仲謀、上黨宋齊彥、吳興趙子昂皆與之善。尚方時有 所需,非進中所為者不用也。進中自持筆以入,必賜 以酒。年益高,被璽書蠲其徭役,至八十以終。延祐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