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至治三年二月,帝畋於柳林,謂拜住曰:「近者地方失 寧,風雨不時,豈朕行事有缺與?」對曰:「地震自古有之, 陛下自責固宜,良由臣等失職,不能燮理。」帝曰:「朕在 位三載,於兆姓萬物豈無乖戾之事?卿等宜與百官 議,有便民利物者,朕即行之。」

《名勝志》:「涿州劉器之,五世同居,英宗幸其家,旌異焉。」 《元史列傳》:「鐵木迭兒取興教寺後壖園地三十畝。」 《黃文獻公集》:「鄆王拜住薨,晉王入繼,逆臣誅弟,奉王 像祠於海雲寺。」

《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四月,作「昭聖皇后御容 殿於普慶寺。八月,遣翰林學士承旨斡赤祀太祖、太 宗、睿宗御容於普慶寺。」又《五行志》:「夏四月,大旱。」 《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二年正月,奉安顯宗像於永 福寺,給祭田百頃。」《五行志》:「五月,大水。」

《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二年六月朔,葺萬歲山殿。七 月,修大乾元寺。」

三年七月幸大乾元寺敕鑄五方佛銅像。

《元史》,初以永清等處田畝低下,遷昌平縣之太平莊。 泰定三年五月,「以太平莊乃世祖經行之地,營盤所 在,春秋往來,牧放衛士頭匹,不宜與漢軍立屯。」遂罷 之,止於舊立屯所耕作如故。

《元史河渠志》:「泰定三年,都水監言:『河間路水患,古儉 河自北門外始,依舊疏通,至大城縣界,以洩上源水 勢,引入鹽河。古陳玉帶河,自軍司口浚治,至雄州歸 信縣界,以導淀濼積潦,注之易河黃龍港自鎖井口 開鑿至文安縣玳瑁口,以通濼水,經火燒淀,流轉入 海。計河宜疏者三十處』。」

《元史列傳》:「贍思博極群籍。泰定三年,詔以遺逸徵至 上都,見帝於龍虎臺,眷遇優渥。」

《元史泰定帝紀》:「泰定三年五月,遣指揮使元都蠻鐫 西番咒語於居庸關崖石。」

《昌平州志》:「三年夏四月,大饑。」

《密雲縣志》:「三年七月河決。」

《元史列傳》:「燕鐵木兒退師於白浮南,敵軍復合鏖戰 於白浮之野。」

《元史泰定帝紀》,「泰定三年八月,作天妃宮於海津鎮。 泰定三年十月,中書省臣言,養給軍民,必藉地利。世 祖建大宣文弘教寺,賜永業,當時已號虛費。而成宗 復搆天壽萬寧寺,較之世祖,用增倍半。若武宗之崇 恩福元寺,仁宗之承華普慶寺,租榷所入,益又甚焉。 英宗鑿山開寺,損兵傷農,而卒無益。夫土地祖宗所 有,子孫當其惜之。恐茲後藉為口實,妄興工役,邀福 利,以逞私欲,惟陛下察之。」帝嘉納焉。

泰定四年正月,築漷州護倉隄。皇子允丹藏卜受佛 戒於智泉寺。五月,作成宗神御殿於天壽萬寧寺。八 月,發衛軍八千,修白浮甕山河隄。

《固安縣志》:「四年六月大水。」

《昌平州志》:「四年六月,大雨水。」

《元史列傳》:「致和元年八月,徹里從知院脫脫木兒至 潮河川,獲完者八都兒、愛的斤等十二人。」

《輟耕錄》:「文宗居金陵潛邸時,命臣房大年畫京都萬 歲山,大年辭以未嘗至其地。上索紙為運筆,布畫位 置,令按槁圖上。大年得槁,敬藏之。意匠經營,格法通 整,雖積學專工,所莫能及。」

《元史文宗本紀》:「天曆元年九月,帝出齊化門視師,募 丁壯守直沽,遣撒敦拒遼東兵於薊州東沙流河。」 《元史列傳》:「捏古剌領軍六百人,迎敵通州,會丞相燕 鐵木兒至檀子山,與禿滿迭兒戰,敗之。」

《元史文宗本紀》:「天曆元年九月,同知樞密院事脫脫 木兒與遼東軍戰於薊州兩家店,又戰薊州之檀子 山。」

《石田集》:「天曆元年,丞相燕鐵木兒將大軍東出薊,討 禿滿迭兒,與王禪前軍戰榆河,勦之,追殘兵於虹橋 北。兩軍隔虹橋水為營,合兵鏖戰白浮之野,大敗之。」 《元史文宗本紀》:「天曆元年九月,上都兵入古北口,將 士皆潰,其知樞密院事竹溫台以兵掠石槽。燕鐵木 兒遣撒敦倍道趨石槽,掩其不備,擊之。燕鐵木兒大」 兵繼至,轉戰四十餘里,至牛頭山,降者萬人,餘兵奔 竄。夜遣撒敦出古北口逐之。

《元史列傳》:「十月,燕鐵木兒及陽翟王太平、國王朵羅 台等戰於檀子山之棗林,唐其勢陷陣,殺太平,餘皆 宵遁。」

《元史列傳》:「燕鐵木兒凱旋,入自肅清門,都人羅拜馬 首。」

《元史文宗本紀》:「天曆元年十月,幸大聖壽萬安寺,謁 世祖、裕宗神御殿。」

天曆二年四月,浚漷州漕運河。

天曆二年五月丁丑帝發京師北迎明宗皇帝戊寅 次於大口。

天曆二年八月,發諸衛軍浚「通惠河。」

丹墀獨對。至大初,曾巽初著《鹵簿圖》并書,召對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