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殿,武宗賜之,官大樂署丞。延祐中,又進《中道外仗圖》, 召見驂龍門下。英宗目上都還,親祀太室,始服袞冕, 命丞相東平王拜住取祕書所藏巽初圖書而鹵簿 大興,太室改稱太廟,凡川蜀、江南大木悉致焉。旗幟 之繡繪者,作於閩、浙,人馬鎧甲被采飾者,作於江西。 又詔留守造五輅。至文宗時,巽初又以圖書進上,未 報而曾歿矣。

《元史文宗本紀》:「天曆二年十一月,命道士建醮於玉 虛、天寶、太乙、萬壽四宮。」

《元史百官志》:「天曆元年,以南鎮國寺提舉司改崇恩 福元提點所,三年又改為福元營繕司。」

至大元年,立大承華普慶寺都總管府。二年,改延禧 監,尋改崇祥監。四年,陞為崇祥院。泰定四年,復改為 大承華普慶寺總管府。天曆元年,改為崇祥總管府, 置普慶營繕提點所。三年,改為營繕司。

《金臺集》:唐劉蕡,昌平人,歷遼、金,無能發潛德。天曆間, 昌平驛官宮祺始奏建「劉諫議書院。」

《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調衛卒築柳林海子隄堰。 至順二年四月,詔建燕鐵木兒生祠於紅橋南,樹碑 以紀其勳。五月次紅橋,臨視燕鐵木兒生祠。」按《元史 列傳》:「燕鐵木兒與王禪軍遇於榆河北,奮擊敗之,追 至紅橋北,因據紅橋,兩軍阻水而陳。」

三年七月,調軍士修「柳林海子橋道。」

《元史列傳》:「文宗駐蹕龍虎臺,馬祖常應制賦詩,尤被 嘆賞,謂中原碩儒唯祖常云。」

《高麗史世家》。「帝幸上都。忠惠王從至龍虎臺拜辭。帝 賜衣慰諭。」

《舊志》:「三年夏四月,地震有聲,白虹並日出,長竟天。秋 八月,天鼓鳴於東北,地復震。」

《黃文獻公集》:揭傒斯以年七十致仕去,詔遣使追及 於漷南,召還,撰《明宗皇帝神御殿碑》。文成,賜楮幣萬 緡、白金五十兩,中宮所賜白金數亦如之。

《元史列傳》:「羅璧除都水監,改正奉大夫。通州多水患, 鑿二渠以分水勢,又浚阜通河而廣之,歲增漕六十 餘萬石。」

羅璧督漕至直沽倉,潞河決,水溢幾及倉。璧樹柵,率 所部畚土築隄捍之。

《嘯餘譜》:「宛平李通,知音善歌,其音屬羽,工玉笙之吹 瓊管,清而且潤,名貫薊北。又有王善甫、俞允中、俞景 中、靳士名、梅景初,皆宛平人;劉彥達、李時敬,通州人; 王均佐,遵化人。」

《燕山叢錄》:「元時遵化縣民康小二為官,鑄鐵不鎔,費 薪炭無數。主者將治之,康有二女,恐父獲罪,俱祝天 投入冶中,鐵應時鎔,共見二女隨煙焰上昇。事聞,敕 為金火二仙姑,至今鐵冶祀之。」

《昌平州志》:「順帝元統元年夏五月,大霖雨。」

《元史順帝本紀》:「元統元年正月,立司禋監,奉太祖、太 宗、睿宗三朝御容於石佛寺。」

《昌平州志》:「二年春三月旱,秋八月地震。」

《元史列傳》:元統初,陳顥扈蹕行幸上都,至龍虎臺,帝 命造膝前而握其手曰:「卿累朝老臣,更事多矣。凡議 政事宜極言無隱。」顥頓首謝。

《元史順帝本紀》:「後至元二年,以燕鐵木兒居第,賜灌 頂國師曩哥星吉號大覺海寺,塑千佛於其內。」 《元史五行志》:「至元三年夏,大都桑果葉皆有黃色龍 文。」

《昌平州志》:「三年夏四月,有星孛於王良,至七月沒於 貫索。五月,彗星見於東北,大於天船星,色白,約長尺 餘,指東南,凡六十有三日,自昴歷房一十五宿而滅。 六月大霖雨,凡十三日。八月地震。」

四年夏四月,大雨,紅沙,晝晦。五月,地震。

《元史·地理志》:「元初,設警巡院三,至元四年省其一,止 設左右二院,分領坊市民事。」

《元史五行志》:至元五年,京師童謠云:「白鴈望南飛,馬 札望北跳。」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元年正月,命永明寺寫金字經 一藏。九月,賜文臣宴於拱辰堂。」

《明一統志》危素《興學頌》:「至正元年四月,大都路都達 魯花赤康里公伯嘉奴請作左右南三警巡院,大興、 宛平二縣孔子廟,并建學舍。都府亟達諸禮部,部上 之中書省,中書從其言,各以室廬之在官者為之。」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元年二月,大都寶坻縣饑,賑米 兩月。三月,涿州、范陽、房山饑,賑鈔四千錠。十二月,山 東」燕南強盜縱橫至三百餘處,選官捕之。

《元史》:「至正初,許有壬進講明仁殿,帝悅,賜酒宣文閣 中。」

《元史河渠志》:「至正二年正月,中書參議孛羅帖木兒、 都水傅佐建言,起自通州南高麗莊,直至西山石峽 鐵板,開水古金口一百二十餘里,創開新河一道,深 五丈,廣二十丈,放西山金口水東流至高麗莊,合御 河,接引海運,至大都城內輸納。是時脫脫為中書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