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帥世稱靈官,天將三十六,居第一位。文皇禱輒應, 乃命祀神於宮城西。宣德初,拓其祠宇,署額曰「大德 顯靈」,宮後有東西二閣。

《保定縣志》:「宣德四年饑,頒賑。」

《宣宗實錄》:四年六月,水決渾河東岸,自狼窩口至小 屯廠。行在工部請修治,從之,命都督鄭銘董其役。 《明典彙文信國祠》:宣德四年,保定李庸為府尹,重拓 其祠。信國所著有《日錄》《吟嘯集》、杜詩,並刊板祠中。 《宣宗實錄》:四年九月,上謂行在工部尚書吳中等曰: 「天氣向寒,白河等處人難徒涉,當治橋梁。」中奏:「惟白 河水深沙溜,橋梁難成,宜用官船為梁以濟,餘皆用 民修治。」從之。

宣德五年三月,上駐蹕陵下,謂侍臣曰:「皇祖嘗言,古 帝王陵寢有崇奢麗及藏寶玉者,皆無遠慮。吾子孫 宜戒之,不可蹈也。今所建陵寢,皆皇祖當時規畫,不 敢有所增益。」

六月,命行在工部修城隍祠。十月,車駕次龍虎臺,召 英國公張輔等至幄中,問郊外民事,賜酒饌。

《昌平舊志》:「宣德五年十二月二十夜,含譽星見十九 斿,大如彈丸,色黃白,光耀有彗。」

《宣宗實錄》:「宣德六年二月,順天府尹李庸奏:『永樂中, 決新城縣之高,從周口衝激,泥沙遂已淤塞。霸州桑 園里、朱家莊、長貴莊約四里餘,每年水漲,無所通泄, 湧漫倒流,北灌海子凹、牛闌佃等處,其地不得耕種, 請量役民丁修理』。」從之。五月,修宛平縣澄清閘。 七年正月,重建大興縣平津閘。八月,修通州通流河。 行在戶部侍郎王佐言:「通州至河西務河道淺狹,漕 船動以千計,兼四方商旅,舟楫往來,無港汊可泊。張 家灣之西舊有渾河,若疏濬近京師一二十里,更加 充廣,瀦為巨浸,令可泊船,公私俱便。」上命都督馮斌、 尚書李友直同佐審視。宣德七年冬十月,斌等以圖 進,上以其役重大,命姑止。

《昌平舊志》:「八年春正月,景星見。」

《宣宗實錄》:「八年閏八月,命都指揮劉斌董修通州城 樓。」

宣德十年四月,修葺長陵、獻陵。始置石人、石馬於御 道東西。

宣德十年五月,天久不雨,房山民言:「縣北七十餘里 有龍潭,歷宋、元以來,禱雨輒應。」上命遣官祭之。 初,永樂間欲通漕舟,直至京城,自文明門至通州,置 六閘,俱設官吏,徵取江西、湖廣、河南民二千三百餘 人為閘夫。其後,漕舟竟不能至,而閘夫逃亡過半。宣 德十年,吏部侍郎趙新言:「閘夫逃避,所司逮捕,累及 無辜。」事下工部,覆奏止將在役者存留,其老疾者放 還,逃亡者勿追。文明、惠河二閘既展入城中,宜罷官 吏。從之。

宣德十年九月,以齊化門外木廠曠地置花園草場, 隸後軍都督府。

宣德十年十月己酉,建《長陵神功聖德碑》。

《霸州志》:「英宗正統元年,大蝗,其來蔽天,溝塍皆滿,有 司不能治,遣侍郎魏驥捕之。」

《文安縣志》:「正統元年蝗,遣工部侍郎邵旻分道督捕 之。」

《大城縣志》:「正統元年四月,蝗旱。」

《英宗實錄》:「正統元年七月,命行在工部左侍郎李庸 修狼窩口等處隄。」

正統元年十月造通州白河浮橋,以馬快船及預備 運甎船為之。 正統元年十一月,修張家灣通濟倉。先是,管糧通政 使李暹奏,欲移置張家灣通濟倉於通州。行在戶部、 工部議:如所請,令漕運總兵官、都督僉事王瑜量遣 運糧軍三千人興役。至是瑜奏:「臣所領運糧船二萬 有奇,今兩處交納,河道稍得疏通。若并於一處,不免 阻塞。況通濟倉雖有損敝,易為修葺,若欲移之,則所 費數倍,三千人必不能辦,請仍舊修葺為便。」從之。復 遵化縣舊鐵冶。冶自永樂間開設。上即位,詔書停罷。 至是行在工部奏復之。

《暇老齋雜記》:「正統初,上諭工部,軍器之鐵,止取足於 遵化,不必江南收買。後復命虞衡司官主之。則國初 諸官冶雖廢,而遵化鐵礦尚足供工部之用也。」 《昌平山水記》:檀州大峪錐山有鐵礦。至元十三年立 四冶。三十五年,罷檀州淘金戶。明時亦嘗開採,後封 閉焉。

《英宗實錄》,「正統二年二月,李庸請建龍神廟於隄上, 且令宛平縣復民二十戶,自石徑山至蘆溝橋,往來 巡視。從之。」

三年十二月,工部奏:「通州白河,自正統元年水決孩 兒等口,傷田稼,請令把總都指揮同知劉斌及通州 發夫築塞之。」上從其請,且曰:「河決非細事,再踰年乃 言之,何緩也?」工部言:「今年二月始得順天府實報。」上 命下順天府尹姜濤、通州掌州事治中楊衡於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