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景泰五年四月,修霸州土城。」
《文安縣志》:「五年,饑。」
《名勝志》:「通州新城,景泰間築,周七里有奇,中有西南 二倉。蓋國家歲入東南漕運四百萬石,拆十之三,貯 於通倉,故為城以屏蔽之。」
《實錄》,「景泰六年二月,增置通州倉。六月修居庸關城 畢工。命工部造碑,翰林院撰文,刻置關上。」
《文安縣志》:「六年大水。」
《實錄》,景泰七年七月,太常寺言:「天壽山,祖宗三陵所 在,今又益以壽陵,猶未列諸祀典。請於每歲春祈秋 報,附祭天壽山神主於北嶽之壇,牲牢不加,而事體 實宜。」從之。
《文安縣志》:「七年饑,遣刑部右侍郎周瑄往賑。」
《保定縣志》「景泰六年大水,差大臣賑濟。」
《明通紀》:景泰八年,上之有疾也,武靖侯石亨知上疾 必有不起,若請復立東宮,不如就請太上皇復立,可 得功賞。遂與都督張軏、太監曹吉祥以南城復辟,謀 扣太常許彬曰:「此社稷功也。雖然,老矣,無能為也,盍 圖之。」亨、軏等皆從其言。時徐有貞亦常往返石亨之 家,外人皆莫知其故。是月十七日夜,亨等會有貞。有 貞曰:「太上皇帝昔者出狩,非以遊畋,為赤子故耳。今 天下無離心,謀必在此時。不知南城知此意否?」軏等 曰:「兩日前有陰達者,軏等去,兩日夜再會。」有貞言:「南 城已審報矣,將安施?」有貞乃升屋覽步,乾象亟下,言: 時在今夕,不可失。遂相造飛語。軏遽佯言:「聞虜騎且 薄都城,奈何?」有貞言:「當以兵入內,備石亨等駕,說王 文、于謙已矯取金牌、敕符,迎襄王世子去矣。」又曰:「上 命內官張永等捕亨數人掌兵者矣。」吉祥遂以入白。 皇太后即下懿旨,言:「天子疾大,漸殆弗興,天位最重。 上皇居南內於今八年,聖德無虧,天意有在。以奸臣 擅謀,閟而不聞。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統,將不利於國 家。」亨等具率兵以迎,吉祥即收諸門鑰,夜四鼓,開長 安門,軏輗、亨、有貞、楊善等納兵近千人。宿衛官軍驚 愕不知所為,有出入者,兵軏叱止之。時天色晦冥,軏 等惶惑。有貞趣行,大言「時至矣,勿退!」薄南宮城門,鐵 錮牢密扣,不應。有貞命取其木架懸之,數十人舉撞 城門。又令勇士踰垣入,與外兵合,毀垣。垣壞。啟軏等 入見太上皇燭下獨出,問曰:「爾等何為?」眾俯伏合聲 請陛下登位,乃呼兵士舉輦來,兵士驚懼不能舉,有 貞等助挽前掖上皇登輦,有貞等又自挽以行。忽天 色照朗,星月輝光,有貞等前導,密邇屬車至奉天殿, 侍衛都督范廣禦之,戰于闕下。時大小群臣以景帝 有十七早朝之旨,方各趨朝,謹待上出朝進會本,忽 聞傳呼震地,群臣失色。須臾鐘鼓鳴,上皇御極矣。於 是百官入賀,朝野歡騰,以為復見太平。會本遂不進。 天順元年正月,以登極詔天下,大赦,改景泰八年為 天順元年。
六科十三道,劾「司禮監太監興安,竊弄威權,紊亂朝 政,鎖南內之門,易東宮之位,與王誠、舒良等為黨。明 知逆謀,不能諫阻,而伺釁乘機,心持兩端,坐觀成敗, 以為向背。乞梟其首,以戒權奸。」上謂「安罪本當死,姑 從寬貸之,勿令視事。」是日,有旨逮少保于謙、王文及 都督范廣,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下詔獄。二十 二日,斬于謙、王文、范廣及太監王誠等于市。
《英宗實錄》:「天順元年五月,敕戶部令順天府於興、宛 二縣,各設養濟院一所,令民間開墾地三年起科。」 《大城縣志》:「天順元年六月己亥酉刻,大風雷雨驟起, 拔樹壞屋,雨雹大如雞卵,經時不化。」
漕《河圖志》:「國朝海運一十三衛,管駕遮洋船於大名 府衛河兌糧,由直沽海口開洋,涉歷海道,運至薊州, 以給軍費,歲有疏虞。天順二年,以大河衛百戶閔恭 言,命都督僉事宗勝、御史李敏、工部主事李尚,發軍 夫萬餘開河,自新開沽起至薊州,長四十里,舟行無 虞,定例三年疏浚一次。」
《水部備考》:「薊州官軍餉,國初每歲用遮洋船由直沽 出海轉運而至,風濤甚險。天順二年,發薊州等衛軍 萬人,鑿河四十里,自新開沽起,直達薊州。三年三月 始,事僅一十三日而工成。」
《英宗實錄》:「天順四年閏月,駕幸鄭村壩,閱仗馬。」 《大城縣志》:「四年大蝗,六月大水。」
《玉田縣志》:「天順六年春,大水,其年大饑。」
《遵化州志》:「天順六年春,大雨,秋饑。」
《英宗實錄》:「天順七年四月,新建弘仁橋成。橋在南海 子東牆外,舊名馬駒橋,水自城西南,經南海子出,歲 以木為橋,水漲即衝去,往來者病涉。上憫之,發帑金 數萬,改建石橋。因命閣臣李賢、陳文彭時往觀焉。賢 言工役浩大,莫若用軍士,一月人給銀一兩,則力齊 而工易完。」從之。橋成,改名弘仁,命賢為碑記。
《玉田縣志》:「七年二月晦夜,空中鼓鳴有聲。」
《英宗實錄》:「天順八年三月,會昌侯孫繼宗、兵部尚書 馬昂議,將五軍三千、神機三大營,原選馬步官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