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安縣志》:「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巳刻,西北天鼓 鳴。」

《大城縣志》:「二十六年蝗。」

《文安縣志》:「二十六年蝗災。」

二十七年,蝗災。

二十八年,蝗災。

《薊州志》:「二十九年春黃昏時雨螻蛄,屋瓦門窗飛打 有聲,以火照之,遍地皆是。至八月十五六後,北兵入 逼京師。」

《通州志》:「三十二年春旱,夏淫雨五十餘日,山水發,通 漷房舍盡傾。三冬大雪,民多凍死。次年春大饑,詔發 本地倉米賑濟,免錢糧。」

《文安縣志》:「三十二年大水,杏葉口決,禾盡淹沒。」 遵化舊志:「三十二年大雨,自六月至十月方止,禾稼 盡淹。」

《保定縣志》:「三十二年,大水決隄,冬霪雪。」

《香河縣志》:「三十二年九月,三義廟杏樹花。」

《大城縣志》:「三十二年大水,禾盡沒。」

《采芝堂說薈》:「萬曆甲辰,厚載門外皇城一帶牆下,忽 影出城郭山川、樹木人物諸狀。有鐵騎數百臨城,城 上皆豎旗幟,與畫圖無異,移時乃滅。」

《野獲編》:萬曆三十三年,雷震長陵碑,上命重建。於是 大學士沈一貫上疏言:「世宗欲改刻成祖陵碑而未 遑。今雷神奮威,乃天意示更新之象,欲皇上纘成祖 德,乘此更立新碑,此莫大之慶也。」上優旨允行。噫上 蒼示警於祖陵,正宜君臣警省,乃反以為瑞應,形之 章奏,比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罪浮十倍矣。

《通州志》:「三十三年春大饑,詔發本州倉米賑濟,蠲免 本地錢糧。」

《香河縣志》:「三十五年,大水入城,民多死。」

《玉田縣志》:「三十五年大水。」

《大城縣志》:「三十五年夏霪雨大水,各河決,民房盡行 衝毀,水及城下。」

《保定縣志》:「三十五年,霪雨晝夜四十日,平地成河。七 月隄決,大饑。」

《文安縣志》:「三十五年大水,廖家口決,四鄉民房盡行 衝毀,城垣坍塌殆盡。」

《通州志》:「三十五年閏六月,霪雨一月,平地水湧,通惠 河隄閘莫辨,皇木廠大木盡行漂流。次年春大饑,詔 發通倉米賑之。」

《永清縣志》:「永清舊苦河患,嘉靖三十一年水溢,漂沒 廬舍。至萬曆三年,巡撫王一鶚築隄障之,延袤五十 里。及三十二年,復抵縣界,且逼城垣。三十五年,霪雨 隄崩。東城下又有巨蛇丈餘為祟,知縣李循為民祈 禱立祠,水患稍息。」

《昌平州志》:「三十五年閏六月二十四日,大雨如注,經 二旬,官廨、民舍人畜漂沒不可勝紀。明陵內五空橋、 七空橋、沙河橋皆決。」

《東安縣志》「三十五年閏六月初四日大雨,至七月初 九日,水淹禾稼。」

三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夜,大風,風中飄火星,大如 雞子,狀如雨雪,著物不熱。

《保定縣志》:「三十六年,春旱秋澇。」

《遵化舊志》:「三十六年六月,蝗蝻遍野,禾稼如掃。」 《通州志》:「三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大風拔木揚沙,黃 霧蔽天,五六月無雨。秋蝗,冬無雪。」

《昌平州志》:「三十八年春三月,大風霾,數月不雨。帝諭 諸陵門廠等官各捐俸行賑。」

三十九年夏四月,霪雨,水深五六尺許,苗稼盡損。閣 臣葉向高奏請留稅銀一半,令地方官行賑。

《通州志》:「三十九年四月,蝗食麥苗,五月大水。」

《文安縣志》:「三十九年黑牛口決,五穀盡壞。」

《保定縣志》:「三十九年六月,陡發大水,雷雨交作,決隄 大饑。」

《大城縣志》:「三十九年大水。」

四十一年,大水。

《文安縣志》:「四十一年大水,王村口決。」

《遵化舊志》:「四十一年五月十九日夜,大風,西城門鎖 轘折,門夜闢摧牌坊三座。」

《保定縣志》:「四十一年六月水發,護救二十餘日,業已 保全,被雄縣民盜決,傷禾。」

《通州志》:「四十二年五月,連雨四十日,東西兩河水漲, 沒城牆六尺餘,民饑。」

《昌平州志》:「四十三年,自春入夏不雨。」

《東安縣志》:「四十三年自春亢旱至七月初四日始雨, 禾稼幾稿盡,饑民蜂起,白晝聚搶」

《遵化舊志》:「四十三年,大旱,至七月不雨,民掠路,絕行 人。」

《大城縣志》:「四十三年大旱。」

《密雲縣志》:四十三年二月初二日,黃風大作,黑霧蔽 天,晝冥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