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記。」

長椿寺,慈孝皇后建,以居木齋禪師。其大弟子為神 廟替身,賜「千佛衣」及姑絨衣各八百件,米麥等物動 千石。有二庫,以二中官專貯三宮布施金錢。

《長椿寺木齋傳》,米萬鍾書。

《析津日記》:廣德寺在宣北坊慈仁寺之左。《英宗實錄》 載,「太監王勤為僧德觀請白金千兩,修造廣德寺。」疑 即此也。殿階東有匡山,《釋宗林碑文》稱「寺係古剎,正 德間重修。嘉靖六年,太監金允等塑香花菩薩於殿 中。」今鐘鼓樓皆圯矣。

《燕都游覽志》:大慈仁寺殿前二松,相傳元時舊植,臺 石一株尤奇。寺後毘盧閣甚高,望盧溝行騎歷歷可 數。閣下瓷觀音像,高可尺餘,寶冠綠帔,手捧一梵字 輪,相好美異。僧云:「得之窯變,非人工也。」

《析津日記》:「慈仁寺俗呼報國寺,蓋先有報國寺,在寺 之西北隅也。今僧院中,尚存遼乾統三年尊勝陀羅 尼石幢。」

《百川書志音韻直指》「玉鑰題門法一卷,大慈仁寺沙 門清泉真空編,凡二十門。」

《燕都遊覽志》:「槐樓在報國寺左,武清侯李公別業。置 三層閣於上,層級升之,碧梯赤欄,隱見蒼霞碧霧間, 望之勝於登焉。」

《墨池編》:「遼《大昊天寺碑》,道宗皇帝書。」

《析津日記》:「昊天寺,遼剎也。碑記無一存者。訪之,惟有 萬曆間山陰朱敬循一碑,其建置本末俱不詳。塔址 已為居民所侵。寺門一井,泉清洌,不下天壇夾道水 也。」

《析津日記》:「善果寺在宣武門外西南二里白紙坊,舊 名唐安寺,天順甲申尚膳監陶榮復建。既訖工,賜今 額。內有翰林修撰嚴安理、太常寺卿張天瑞二碑,一 立石於成化丁亥,一立石於弘治十六年。碑俱云寺 乃南梁漢興元府唐安寺也,文義殊不可解。」

《行國錄》:「歸義寺,不知建置歲月,元人混一《方輿勝覽》」 載之,則金元之舊剎也。

《名勝志》:「婆娑亭在彰義門內,馬文友別墅也。」

《春明夢餘錄》:「馬文友又築飲山亭。」

《五城坊巷衚衕集》:「宣南坊在新城右安門裏東,宣武 門大街南,五牌二十七鋪。有碧霞元君廟、新寺、憫忠 寺。」

《析津日記》:「永慶寺在教子衚衕,無碑記可考。」

《春明夢餘錄》:「尉使君寺,北魏元象元年幽州刺史尉 長命造,後改為智泉寺,則天后時改為大雲寺,開元 中改龍興寺,在憫忠寺前,隋造塔藏舍利處。」

《春明夢餘錄》:「舍利塔建於隋仁壽二年正月,幽州節 制竇抗所造木塔五層,扃舍利於其下。至唐文宗太 和八年,塔災。宣宗太和丙寅,得石函於故基,遂移置 於憫忠寺多寶塔下。僖宗中和壬寅,又災,延燒憫忠 寺,樓臺俱燼。昭宗景福壬子,遷舍利於閣內。」

《塞北事實》:燕山京城東壁有大寺一區,名「憫忠。」廊下 有石刻云:唐太宗征遼東、高麗回,念忠臣孝子沒於 王事者,所以建此事而薦福也。東西有兩磚塔,高可 十丈,云是安祿山、史思明所建。

王沂公《上契丹事》:「幽州憫忠寺,本唐太宗為征遼陣 亡將士所造。又有開泰寺,魏王耶律漢寧造。皆遣朝 使游觀。」

《春明夢餘錄》:「憫忠寺建於唐貞觀十九年。太宗憫東 征士卒戰亡,收其遺骸,葬幽州城西十餘里為哀忠 墓。又於幽州城內建憫忠寺,中有高閣,諺云:『憫忠高 閣,去天一握』。是也。」

《金石文字記》。蘇靈芝行書《寶塔頌》。今在京師憫忠寺。 碑稱「御史大夫史思明奉為《大唐光天大聖文武孝 感皇帝敬無垢淨光寶塔頌》。」《春明夢餘錄》曰:「此碑葢 建於思明初歸附之時。按《舊唐書肅宗紀》,至德二載 十二月,賊將偽范陽節度使史思明以其兵眾八萬 與偽河東節度使高秀巖並表送降。三載正月,上皇」 御宣政殿,冊皇帝尊號曰《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 二月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載為乾元元年。今此碑建 於二載十一月,而已稱尊號,又以「大聖」字移在「文」「武」 之上,與史不合。後至燕締,觀此碑前行《大唐光天大 聖文武孝感皇帝》及中間「唐」字,史思明字類磨去,重 刻者石皆凹,而首行「憫忠寺」上原只「二字,今改,范陽 郡」三字,葢思明復叛之後磨去之。及思明誅,此地歸 唐,後人重刻者也。此碑書丹於石,故以左為前。 《宣和書譜》:蘇靈芝,儒生也,嘗為易州刺史。郭明肅書 《侯臺記》,在幽燕之地,中州患難得故契丹以墨本詣 榷場,易絹十端,方與一本。其行書有二王法,而成就 頓放,當與徐浩鴈行戈腳復類世南體,亦善於臨倣 者。

《金石文字記》:采師倫正書《重藏舍利記》,今在京師《憫 忠寺碑》建於會昌六年九月,此初復佛寺之文也。 《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記》,今在京師憫忠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