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學田,灤州圈占後退出三十五里。

樂亭縣儒學在治西

先師廟:在縣治西北。大殿五間,東西廡各七間。

戟門三間東西角門前泮池石橋。又前櫺星門坊,「始自金天會間進士李杭創建。明昌間進士鮮于仲權。元至元間縣尹柴本立相繼增修。明洪武初,知縣王文貴重建。正統間知縣呂淵、天順間知縣董昱、縣丞狄春、成化間知縣王弼相繼重修。知縣李瀚增修兩廡。弘治間,知縣田登增修神廚庫。嘉靖間,知縣楊鳳」 陽重修兩廡、泮池、門坊。萬曆間,知縣于永清修殿,知縣杜和春修泮池。歲庚寅,重修大殿,扁曰「大成」 ;撤戟門,重修,扁曰「萬世瞻仰。」 撤櫺星門,重修,扁曰

先師廟,各砌甬路,前樹以屏。購民地砌「玉帶街廟。」

西路舊塞,闢而拓之,樹坊西向,曰「聖域。」 仍改建名宦鄉賢祠於戟門兩側。天啟年間,知縣劉檄重以修理,經今五十餘年,大殿、戟門、櫺星門並明倫堂漸就傾圯。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葉矯然興工修葺,未幾去任。

知縣黃兆丹接修,亦未幾去任。至知縣于成龍續修大殿告成,餘正在鳩工修理。

啟聖公祠先師廟東南。萬曆間,知縣林景桂重建。

名宦祠舊在啟聖祠東側,萬曆癸巳改建於戟門東。

鄉賢祠舊在啟聖祠西側,萬曆癸巳改建於戟門西。

文昌祠按《府志》,「樂亭在學前。」

魁星閣按《府志》,「樂亭在文廟前。」

社學按《府志》「樂亭」 缺

育賢書院按《府志》,在榛子鎮。

學田按《府志》「樂亭無存。」

山海衛儒學在衛治西,明正統元年建。其歷年增修者,「正統中指揮王整、教授張恭,天順中指揮劉綱,成化中主事尚」嘉靖中:黃景夔《鄔閱》。萬曆中孟秋任天祚、遵化巡撫李頤;崇禎中山東巡撫米國棟、關內道范《志完》。

「先師廟」 ,在明倫堂前。「啟聖祠」 ,在敬一亭後,戟門。

東、西祠、名宦、鄉賢。左為更衣亭,右神廚,前櫺星門、明倫堂,東齋曰文成,西齋曰武備堂,後敬一亭。東教諭宅,前訓導宅。西為學門。門內道左為號舍。按《府志邊防考》:「山海衛是教授。」

凡明倫堂有兩齋,齋名有同異,非通制。《山海》以文武獨異具之。堂直為儀門、大門,制同。灤州遷安,前廟、後堂異,其門不同。廟臺、戟門、前泮橋、櫺星門,並如府制,有差不具。若神庫、神廚、宰牲房、饌堂、號房、耳房、射圃,舊制無方位,今亦多廢矣。文昌祠在文廟右。

魁星閣未詳

社學在城東南隅。弘治十四年,主事徐朴建學田。舊志:「嘉靖元年,山海主事黃景夔給學田四千九百五畝。五年,主事馬揚增山海學田。」嘉靖十三年,主事葛守禮給助鄉飲公費田一千二百二十四畝七分三釐。二十六年,灤州知州陳士元給州學田三頃六十畝 。本學廩田,初為關東瞭望地,居民私墾為業,不知有賦役。及後中官守關,括租入私橐,民弗堪命。主事王景夔至,驗衛學之廩,稽地歸官,為生廩餼後,主事馬揚續墾,得地六千二百八十九畝二分,得米一百五石三斗,廩生月增八斗矣。嘉靖十三年,主事葛守禮復藉墾近郭閑田徵其租,而廩生直增一石。然時列等者僅一十二人耳。萬曆三年,主事裴賜悉加丈量,共計地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四畝四分三釐一毫五絲,共徵米二百一十一石九斗六升五合九勺七抄八撮。自後續墾者不無告增,而荒塌者時復告減,前丈之數漸不免參差作弊。萬曆二十四年,主事張時顯各將任內舊管、新收開除實在米數,清算造冊,以便察覈徵收。現新舊各冊總封貯笥中倘去此籍則委官得以上下其手。奸人得以乾沒其額。如近日欺隱之「至三年莫覺者,又當不旋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