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教諭公廨 三間訓導公廨俱廢。按《府志》:「敬一亭後教諭宅,東西訓導宅。」

武成王廟:大殿三間,戟門三間,櫺星門一座。康熙十六年,知縣劉馨協同教諭聶應聞捐資創建。

文昌祠在學東

魁星閣在文廟前

社學寄雲從書院內。知縣王文衡置田一百五十一畝,歲修金十二兩,延師教課闔邑子弟。康熙十年,知縣譚琳捐俸二十兩,增置田五十畝。十四年,知縣劉馨捐資修葺,優禮如昔。按《府志》:「撫寧社學在治南。」

雲從書院萬曆乙卯年,知縣王公臺創建。日集諸生會文講藝,一切紙筆飲饌之需,皆捐俸以給,六年如一日。知縣張毓中、王全忠、譚琳繼之,後先一揆。十四年知縣劉馨蒞任,見其頹廢,捐資修葺,拔生童之俊秀者課藝其中。

學田滿井三段一百一十六畝一分二釐;曹西莊十五段一百八十八畝三分三釐;「任各莊」 五段二十五畝;「楊家莊頭」 二段二十七畝;吳家莊一段二十五畝;「李官營」 一段五十畝:共計四頃三十一畝四分五釐。

學倉在縣內久廢

社學田:東河南荒田一段,十二畝;新莊一段,十畝;「李良峪」 荒田二段,一百二十九畝;「老坡張」 一段,五十畝,共二百零一畝。

昌黎縣儒學在治西南。創建年月無考。元大德四年,縣尹劉懋修。明永樂十五年,知縣楊禧重建。其歷年增修者,「弘治中殷𤣱、嘉靖中胡溪、閻鳳、楚孔生,萬曆中孟秋、吳望岱、徐汝孝、石之峰、楊于陛。」

皇清推官。劉增知縣。宋薦教諭。吳鳳起、孫兆禎訓導。

王渠

先師廟在明倫堂東,戟門左右,名宦、鄉賢祠東。

為啟聖祠、明倫堂、兩齋後號房。堂後為敬一亭,右教諭宅,左訓導宅。按《昌黎縣志》:「儒學,大成殿西,元大德年建。弘治七年殷𤣱,嘉靖九年閻鳳,四十三年楚孔生,萬曆十八年石之峰,四十五年楊于陛,俱重修。明倫堂三間。大成殿西,胡溪增修,吳望岱重修。齋東西各三間,曰博文約禮、敬一亭。敕諭碑四,勿箴各一座。」 石之峰建,楊于陛重修。

尊經閣

皇清順治戊戌,推官劉增建重修「明倫堂」、「敬一」亭號。

舍東西各二間,牌坊東西各一座。

教諭宅廳三舍九,楚孔生重修。

訓導宅二所,廳各三,舍各六。楚孔生、石之峰重修。

興賢坊學東,育材坊學西。萬曆四十二

年俱王漢傑建

名宦祠、鄉賢祠各一所,東西廂房各三間,碑亭各一座。嘉靖二十八年,知府張玭、知縣文世英同建。

文昌祠在縣北,王漢傑重建。

魁星閣在文廟前

社學一:東門外二,縣西。三,西門外胡科設。按《府志》,「昌黎在治北。」

學田:按《昌黎縣志》「中下地共二頃五十九畝九分,提學御史楊置。三十畝五分,永平道應置。四十畝。本府知府高邦佐置。一頃一十九畝一分,管關通判張文達置。三十畝。署儒學事甄置。三畝八分,楊于陛置。三十六畝五分。新置學田五十四畝,本學教諭王在鎬置。以上除撥補樂亭縣尚遺地兩段五十餘畝,泡石」 港山場一處按《府志》,昌黎學田撥補無存。

儒學倉三間,學內孟秋建。

灤州儒學在治西。遼清寧五年建。明洪武四年知州李益謙重建。其歷年增修者:「洪武中劉政,永樂中譚輝,正統中劉弁、陶安,天順中鄭鼐,成化中楊鼐,弘治中呂鎰、汪曉,正德中陳溥、高堂,嘉靖中張士儼、陳士元,通判陳大為,隆慶中推官陳訓,萬曆中知州鄭珫。」

先師廟:在明倫堂前,「啟聖祠堂左」 ,「明倫堂」 兩齋。

東出為居仁門,西出為由義門,又前東西儒學二門,堂後敬一亭,西名宦、鄉賢祠。祠前三訓導宅,堂東教諭宅。

文昌祠在月城內

魁星閣在文廟前

社學灤州在養正巷

橫渠書院在灤州西關,嘉靖八年知州趙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