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十卷目錄

 順天府部雜錄十一

職方典第五十卷

順天府部雜錄十一此卷皆昌平一州

《昌平州志》:「州城有門三,其南曰永安新城,門一曰小 南門。二城皆內土外甎。崇禎九年,兵部侍郎張元佐 拆舊城大南門牆,補修東城門樓。城正中有樵樓,天 順三年所建。州治在城西偏學宮,景泰三年自舊縣 徙今治,天順三年成。」

《州志》:「劉諫議祠在舊縣東。景泰三年,祠隨縣徙,建于 儒學內,歲春秋上丁致祭。」

《明一統志》:「諫議書院,元設山長主之。」

《昌平山水記》:「劉蕡字去華,昌平人。太和二年,舉賢良 方正,對策,指斥宦官,遂不第。令狐楚在興元,牛僧孺 在襄陽,皆辟為從事,待如師友。授祕書郎。為宦官所 嫉,誣以罪,貶柳州司戶參軍,卒。昭宗時,贈右諫議大 夫。元大定初,以昌平驛官宮祺奏請,始為立祠。祠本 在舊縣,縣徙祠亦徙焉,在大城門之西。程學士敏政」 詩云:「新祠門對頖池灣」是也。

《州志》:「瑞光寺在昌平州治後,成化十年敕建。」

《昌平山水記》:「榆河驛,初設于榆河,嘉靖中改附州城。」 《州志》:「流沙寺在鞏華城北門外,元皇慶年建。」

《州志》:「元福觀在州治南四十里。」

《昌平山水記》:「元福宮,弘治十七年建,俗呼為迴龍觀。」 《昌平山水記》:「車駕北征,徐行則次唐家嶺,疾行則一 日而至榆林。永樂二十二年四月,上親征,駐蹕唐家 嶺,以四日至居庸關。宣德九年九月,上巡邊,駐蹕唐 家嶺。正統十四年七月,上親征,駐蹕唐家嶺,次日至 龍虎臺。」

《昌平州志》:「太平莊在州東南二十五里。」

《燕都游覽志》:「松園在昌平州東門外,延袤里許,皆松 檜,無一雜樹,以備陵樹缺移栽也。二百年來禁人樵 採,遂成大林。」

《方輿紀要》:「萬年城,在昌平州西南。東魏天平中,置萬 年縣,屬平昌郡。隋開皇初,廢入昌平。」

《昌平山水記》:「州西南十二里有紅橋,橋亡而名尚存。 元文宗為燕帖木兒建祠立碑處也。」

《昌平山水記》:「州西八里為昌平舊縣,今居民不滿百。 梁公祠香火特盛。每歲四月朔賽會,二三百里內人 至者肩摩踵接。考之《唐書》,突厥陷趙、定,縱掠而歸。公 為行軍副元帥,獨以兵追之。又為河北安撫大使,意 其嘗至此也。有碑一。元大德四年,集賢學士宋勃撰 文。」

《帝京景物略》:「狄梁公祠,建自唐,元大德間重建,正統 間修之。其碑云:『梁公為昌平縣令,有媼子死于虎,媼 訴公,公為文檄神。翌日,虎伏階下,公拜告于眾,殺之。 土人思公德,立祠也』。」

《馬氏日抄》:「昌平縣北有狄梁公祠,元大德中重建,學 士宋渤記之。穹碑尚存,廟中常有光怪。每歲二月二 日,南山北山之人皆來作社,前數日夜,碑上即有火 光,遠而望之,碑字皆見,近視之即滅。」

《帝京景物略》:「狄公祠南道上立二石幢,鐫梵語,字法 頗類李北海,唐貞觀中物也。過西廢寺有二幢,元奘 手書。」

《州志》:「舊縣大街東有佛頂尊勝陀羅尼幢一,罽賓沙 門佛陀波利奉詔譯。大街西有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幢一,開元國師三藏沙門不空奉詔書。」

《昌平山水記》:「舊縣西十里為龍虎臺,地勢高平如臺, 廣二里,袤三里。元時車駕巡幸上都,往來皆駐蹕其 上。」

《州志》:「唐太尉朱懷珪墓在昌平州城西北十五里積 粟山下,碑文為元載撰,李融書。」

《昌平山水記》:「老君堂東北有長春亭三間,東西廂各 三間,以備游憩。」

《州志》:「花塔村在州城西北三十里,有和平寺,唐建。」 《昌平州志》:「唐家嶺店在州南四十五里。」

桃林村在州城東三十里。有法林寺。元至正年間創 建。

《昌平山水記》:「芹城在州東三十里,有橋,橋下有水,出 芹城北,南流入于沙河。」

後魏安樂郡故城,在縣西北六里。延和元年,置交州。 太平真君二年,罷州置郡。領縣二:《土垠》入安市。後周 廢安市入密雲。隋開皇初,郡廢。今為安樂莊。永樂間, 撥給良牧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