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所以易潰也。以苑家口一河,匯巨浸者七十,《舊志》
止五十者,苐未暇深考。蓋太行東麓之水,不匯於桑 乾,即匯於巨易;不匯於滹沱,即匯於衡漳。萬派飛流, 而轉「注於一葦之渡。秋霖泛漲,勢必衝決。往時桑乾 經方城北,今經易津南注會通河,橫截西來諸水,波 濤湧溢,駕軼凌堤,益津首罹其災,而餘波漸及於豐 利。」此文安西北之水患也。滹沱之環文邑者三支:北 支由沙唐下白洋淀;中支由晉州天宮口、河間下五 官淀;南支由深州臧家橋、鴿旦窪、鹽河下子牙河最 南一支,由深州衡水清河單家橋,下青縣,入御河。今 中二支俱淤,惟南北匯流。南水泛漲湧溢,鹽河自平 舒縣東南北注,即《水經》所云「右出為澱,北為濊口」任 《邑志》:子牙河下流為清河、夾河、月河,三道同趨三角 丁字沽,而入於海。文安東隄時被衝齧,即滹沱泛溢 之水。而靜海之民,乃欲塞三家淀口,不知鹽河下流 洩於何所,獨未嘗考《水經》於《任邑志》,滹水經由之故 道,歷歷可指數也耶?今憲約勒之河干曲防者,寧不 畏此載書此邑東南之水患也。使大河寬衍,支流疏 淪,淀濼穵濬,則有大河以注水,支河以分水,淀濼以 蓄水,隄防以障水,雖有浮天浴日之波,而水有所歸, 自不為害。今大河逼窄,支河淤塞,淀濼悉墾為田,所 恃以障水者,唯倚隄防為長城而已。
水在堤外者曰「石溝河」,在縣東北。勝芳澱在縣東北。 水在堤內者文安潭在縣北,黃龍港在縣南。曰「柳河」 在縣東北。曰「急河」在縣東北。大寧橋在縣東南。玳瑁 口在縣東。火燒淀在縣東。麻淀在縣東南。牛臺淀在 縣東,白龍淀在縣北。
按《縣志》:明萬曆中,官令延澤修堤,十五年,既決復塞。 按官令分工條議,自注窩起至王李墳止,共三萬八 千六百三十六工。霸州、保定大城文安分築。
霸州三段:一段自蘇橋西頭起,至羊耳窩止,長二百 三十二弓;一段自大堡莊西頭起,至藥王廟前止,長 六百弓;一段自藥王廟前起,至保定界牌止,長二百 六十弓。以上共長一千九十三弓。
保定縣七段:一段自界牌起至十王堂止,長六百四 十二弓;一段自鹿畽起至北壇止,長六百七十五弓; 一段自劉家莊起至北門止,長二百九十弓;一段自 西關起至西壇止,長八十二弓;一段自擺渡口起至 蘄家莊止,長三百三十弓;一段自橫堤起至五哥莊 止,長二千四百二十五弓。共長五千二百八十三弓。 大城縣六段:一段自善來營起至張家里十甲堤止, 長一百二十弓;一段自張家里堤起至下五哥莊止, 長六百二十三弓;一段自北壇起至劉家莊止,長二 百八弓;一段自西壇起至擺渡口止,長四十三弓。一 自靳家莊起至姜家村止,長一百九十弓;一段自河 家道口起至橫堤止,長一百六十九弓。以上共長一 千三百五十三弓。
文安九段一段自王東起,至新堤頭保定堤止,長四 千九百五十五弓。安祖里村花里修一段,自鹿畽起 至十王堂廟前止,長一千三百三十弓。豐臺里修一 段,自大堡莊起,至善來營大城堤界止,長二千一百 五十二弓。廣陵里急流里修一段,自善來營起,至蘇 橋西霸州堤界止,長一千九百四十弓。張家里寇皁 里修一段,自蘇橋起至堂頭止,長三千九百八十三 弓。留郡里寇剛里大趙里曲堤里修一段,自堂頭起 至艾窩止,長七千九百六十三弓。京頭里柳河里蘇 橋里堂頭里勝芳辛留里石溝里修一段,自艾窩起 至王李墳止,長八千五十五弓。豐益屯豐富屯豐厚, 廣濟屯保安屯,黃甫里司丘里小保里,艾窩里,淀莊 里,潘平里,德歸里,寧受屯,土橋里,「共十四。屯里修一 段。羊耳窩堤長四百弓。急流,張家寇,皁留郡、京頭、柳 河、蘇橋、堂頭、勝芳、黃甫、司丘、石溝,艾窩淀莊,德歸、辛 留、土橋,共十七里,寄莊修一段。口頭藥王廟堤長一 百三十弓。安祖、富花、豐台、廣陵、寧受、豐富、豐益、豐厚、 廣濟、保安,共一十里。」屯寄莊修。以上共長三萬九百 八弓。
萬曆四十二年甲寅,崔令儒秀大城梁令綱、保定令 田龍用井、憲副濟博策,自白家道口至上五哥莊止, 築遙堤一道,以防廖家、黑牛等口之衝,長八里,文安 修五分,保定修二分,大城修三分。歷丙寅,黑牛口決, 果賴以無虞。〈按文安一邑水患為最大此志所載水道分合通塞源委至詳附錄於此以備 有心者之參考〉
《明一統志》:「大城縣州城南一百三十里。」
《太平寰宇記》:「大城,本漢東平舒縣,屬渤海郡。」
《水經注》:「代郡有平舒城,故加東,渤海之屬縣也。」 《大城縣志》:「正德七年,知縣事石恩始築土城。嘉靖中, 知縣全尚貢、張應武相繼甃以磚,建門樓二。隆慶間, 知縣趙德光補建二樓。城周四里一十三步,高一丈 六尺,為堞一千有九十四。門東曰通和,西曰安阜,南 曰明遠,北曰恩光,環以濠,廣六丈。崇禎六年,知縣毛 雲翰」復增崇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