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8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房莊第二十閘 力澆本莊淑閭共地七頃七十二畝。初五日寅開,十四日丑閉,二十日寅開,二十九日丑閉。

「賈莊」 第二十一閘 ,自澆本莊地二頃二十四畝。初五日寅開,初七日丑閉,二十日寅開,二十二日丑閉。

南高昌第二十二閘 ,自澆本莊地四頃八十一畝,初七日寅開,十一日午閉,二十二日寅開,二十六日午閉。

東高昌第二十三閘 ,「自澆本村地三頃一十六畝。」 十一日未開,十四日申閉,二十六日未開,二十九日申閉。

東高昌第二十四閘 ,自澆本村地六頃五十七畝。十四日寅開,二十三日寅閉,二十九日寅開,初八日寅閉。

東高昌第二十五閘 ,自澆本村地二頃二十六畝。本閘常開。

自本閘以東,經完縣郭村、莊里、常豐三村,無閘。三十五年,三村民挾渠爭水,改渠徑由放水入河,不復經完縣境矣。

按:自順治四年圈地置「滿洲屯」 ,而渠遂廢,非滿、漢不樂有水利也。沿渠民田十之三,滿田十之七,苐恐用力難均而竊水莫治,故以七十里之水利置焉不講。嗚呼!創之何難,廢之何易?有可興之利,而邑民竟不得一獲其利也。今特詳列其故制,以備後考舉行。

《慶都縣志》

水堰 在後營村東,距邑東十二里。按堰土築,始於明永樂中,因遷來,率皆南人,不能服粟,故開渠植稻,爰截河設堰,以均溉之。崇禎中,邑令段緯以石易土,穴其孔於中塞之。堰下用水,則撤其塞,堰上用水,則塞其孔,蓄水甚富。後鄉民無識,值亢旱水涸,遂歸咎於堰決至底,其水一洩無餘蓄,上下皆匱。後雖於村西設堰。終不若舊堰之水富而能遍及也。惜乎無遠識者。寧獨一堰為然哉。

自是堰決後,眾皆悔之,亟欲重建,而苦於力之難。齊邑宰李 閱惜乎無遠識者,「寧獨一堰」 之語,憬然中動。同儒學邑之紳衿偕至堰側,相視舊址,蕩然無存。乃集五村鄉老及有水田人等,詢問決堰情由。咸云因用水不均,一時誤決,昔年有水不均,今則無水可均,情願湊貲再修。邑宰欣然樂甚,隨差役督催修理告成。又恐用水不均、再蹈前轍,令眾各具情詞、從公酌定、撰文紀事鑴石以垂永久。將行水溝道地土數目、詳開於後:

王家營野場、南北高嶺、侯駝五村,共行水地十三頃五十八畝七分六釐二毫。

「堰上行水地共七頃六畝一分六釐七毫,堰下行水地共六頃五十二畝五分六釐五毫。」 《雄縣志》

長堤 三十餘里,右留賴齊觀之西,縣丞劉天健築之,田千餘頃,永為民利。

《新安縣志》

王家橋渠 ,雹流所徑,即河身東西為一閘,以備旱蓄潦泄。由麥淀口入處,南北為一閘,引水東行,灌山西申明亭、獅子等村。

淶城村渠 ,雹水下流,迤東灌張村北上大小王等村,復折而東下大殷淀,與六道河渠會。六道河渠 ,淀水所流,沿堤南北為一閘,水漫衍宜稻,西行灌南北六里至小王等村。

按:諸志中《水利》,惟滿城、唐縣、慶都、雄縣、新安五縣,餘俱不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