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8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束鹿縣

秦屬鉅鹿郡。漢為郻,又曰陸城、安國、安定。東漢曰鄡。疑即「郻」 之訛。晉仍之。北齊、北魏俱曰安國。隋開皇中,改為安定,又改曰安城,曰鹿城。唐始為束鹿。天寶十五載,安祿山反,詔改常山之鹿泉為獲鹿,鹿城為束鹿以厭之,義固不經,名實始此。宋、金、元俱仍之。明隸祁州,屬保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九里。

安州

上。古濡陽地。周為葛鄉。秦屬上谷郡。漢為依城縣。唐武德元年,改武興縣,屬易州。廣德二年,置唐興縣一曰高興,又曰興鎮,屬鄭州。五代梁開平間,改曰順安塞,隸保塞軍。晉天福中,割賂遼,改曰順安軍。宋太平興國七年,置唐興塞,尋改為順安軍。雍熙二年,改為保塞軍節度使。端拱元年,陷契丹。四年,尹繼倫敗契丹于徐河,恢復之。金天輔元年,始置安州,隸中都大興路,領高陽縣。元世祖以安州屬保定路,領高陽、葛城二縣。明洪武七年,改為安縣。十四年,復為州,領高陽、新安二縣,隸府。

皇清因之,編戶七里。領縣二:

高陽縣

上。古顓頊氏封國。周屬晉。戰國屬趙。秦改縣,屬上谷郡。漢高祖十二年,隸涿郡。文帝元年,改屬河間。新莽曰亭高。太和元年,改縣為國,建和仍為縣,屬河間。隋置瀛州,煬帝時,改置滿州。唐武德仍其名。開元間,改置范陽。五代周世宗置高陽關。宋太平興國七年,置唐興寨。金屬安州。元至元中,隸保定路。明洪武二年,「改屬安州,隸保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四里。

新安縣

上。古渥水鄉。漢高帝十二年,立子建為燕王,始有新安之名。東漢屬涿。三國魏更名范陽。晉因之。唐聖曆三年,改全忠縣。天寶元年,改名容城。宋仍之。金泰和四年,改渾渥城為渥城縣。元至元二年,改為新安。明洪武元年,省入安州,尋復置。十四年,改屬安州,隸保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五里。

易州

周莊王二年,燕恒侯徙都易。秦始皇二十五年,併燕,以易隸上谷郡。漢高帝元年,改為固安縣,十二年,分上谷郡置涿郡,領易縣。永元三年,割隸河間。晉太和元年,改易州為范陽國。隋開皇元年,置昌黎郡,尋改為易州。十六年,置易縣。大業元年,改易州為上谷郡,統易、淶、遒、遂城、永陽、蜚狐六縣。唐武德四年,復以上「谷郡為易州,統易、容遂、淶、滿、五迴六縣。」 二十七年,改易為高陽軍。乾元元年,復為易州。廣德二年,以易隸成德軍。五代晉天福元年,割易州賂契丹。宋太平興國四年,下易州,建靜戎、威敵二軍。端拱二年,契丹破易州,連高陽軍。宣和四年,契丹將高鳳以州降宋,約金入遼。紹興三年,金陷高陽軍,復改易州,隸河北東路。元至元二十四年,改易州,隸保定路。明洪武初,改易縣為州,領淶水,隸北平行中書省。七年,改屬布政使司。永樂十八年,改屬保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八里。領縣一:

淶水縣

周戰國時燕國邑也。在淶水之陽,故名。秦屬上谷郡。漢曰遒縣,以其近遒攔河也。又曰故安。南北朝周置永陽。隋曰固安、永陽、淶水三名之。唐曰淶水。宋、遼、金、元、明俱屬易州,隸保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五里。

保定府疆域考        府志州縣志附

保定府疆域圖

保定府疆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