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8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小雄山 在大雄山左。多奇峰,有甘泉。按《縣志》:「東南一里,前瞰瓦濟,後枕城阜,故傳多奇峰,今圮。」 其上有五龍宮,禱雨輒應。宮前有古柳,宜暑,多槐多榆。宮右有庵有道。

《集雲峰 》雲聚山巔,常經日不散。

太和峰

雄河 按《縣志》,「雄城之周迴曰雄河。」 《郡志》:「派分易水,圍繞雄城,入瓦濟東下。明天順間,淤塞五里,知縣王夢賢濬之,今淤。」

瓦濟河

高陽河 按《縣志》「二十里曰高陽,自高陽由蓮花淀奔易易,入易水,抵瓦濟門外,與白溝合為瓦濟,東入天津。」

清河 按《縣志》「東南六十里曰清河,自任丘來,歷清口門,經茅兒灣入天津。」

玉帶河 按《縣志》,「二十五里曰玉帶,自鄚州來,今淤。」

三岔河 按《縣志》「東三十五里曰三岔,以其會易水、白溝、清河之三,故名。東北三十五里亦有之。」

黃灣河 按《縣志》:「西三里曰黃灣,為易水支流,秋氾則旁溢為災。」

「依城河      。」 《月亭河》。

馬蹄灣 按《縣志》,在白洋,曰馬蹄灣。去城八里。大黃灣 按《縣志》,方三里。

小黃灣 按《縣志》,「方三里。」

龍灣

白洋淀 九河所渚,方廣百頃,蕖開異色,鳥散清音,時有魚龍出沒。若築以橋堤,樹之桃柳,寺觀亭榭之繡錯焉,可稱「高陽湖。」

蒼耳淀 按《縣志》:在大姑曰蒼耳,方三十里多蒼耳,泛則漲天,涸則匝地。

綠鬚淀 按《縣志》,在小姑曰綠鬚,方五、六里,草生如鬚。

祁州

滋河 按《州志》:「去沙河五里。源出西山,抵於槁城、無極,經於深澤,入於境,會於二河,達於蠡吾,歸於海。」

沙河 按《州志》,「去唐河十里,自定州流入,注於滋,俗名三岔口。」

深澤縣

八角井 按《縣志》:在縣西十五里石橋社龍神廟前。井方丈餘,雖旱乾不竭。歲旱禱之輒應。又名曰龍泉。

神渚 方廣四百餘步,其深不測,天將雨則波濤泛溢,流沫成輪,若神物所憑,故名。按《縣志》,在縣西二十五里,滹沱、滋河二水衝嚙成之。束鹿縣

滹沱河 《山海經》云:「大戲之山,滹沱水出焉。漢光武渡處,名危渡口。按《縣志》,源發於山西太原府繁峙縣秦戲山,西南七十五里至代州,又南六十里至崞縣,又東北六十里至忻州,又東五十里至定襄縣,又東南七十里至五臺縣,又東南八十里至盂縣。自盂縣入,直隸真定府靈壽縣,又東南六十里至真定府,又東」 九十里至「晉州」 ,又東七十里至束鹿縣。

傾井 在縣境西南。舊《志》云:「漢光武師行過此,渴甚,得井無水。一夕水溢,井口自傾,不煩綆汲。」 安州

柳灘 按《州志》,「在州東南三十里白洋淀西堤,與蒲口、趙口、陶口相連。」

古堤

菱子淀 按《州志》,「在州東南二十里郝關村,流自唐滋沙河,入白洋淀。」

蓼淀 按《州志》,「在州西北,周迴十五里,源出濡、易二水,徑安肅至州北,匯為淀,入長流河,合於滱水,俗名凌海淀、滹沱淀。」

高陽縣

豬龍河 俗傳顓頊時豬化龍而成。按《縣志》,在舊城之東三里。

高河 按縣舊《志》云:「在縣東二十里舊城傍入豬龍河。」 蓋滱水之徑解瀆亭南者,會河間徑流入邑也。今堙,而邑東南三十里有羅漢淀,東二十里有梁淀,則高河所瀦云。

樓堤 ,按《縣志》,在城東,延袤五十里,以防龍河。榆堤 ,按《縣志》,在城東南,延袤二十里,以西防馬家河。

《萬柳》堤 ,「知縣冒守愚築。」

大潦淀 在縣境牛蹄窪之東。按《縣志》,「在縣東馬家河溢瀦也。河過圈頭北四里為解子窪,又五里為牛蹄漥,又十里為澇淀,而大澇在小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