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8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沙河堤 宋人築,明成化年重築。

《堤圈》堤 勢長數里。

淥水堤 近西章村河溝。成化年築。

宋村堤 明嘉靖年築

北小王併套裡宋村、解村等堤。

皇清康熙年間,知縣郭堯都重築。

黑水坑 在板橋村。勢深水黑。

硯池 在宣慶關街心。其水經年不涸,本關文風於斯賴焉。

《慶都縣志》

神孫山 ,《魏書地形志》曰:「北平郡望都縣有伊祁山,有堯神孫山。」

博水 《府志》云:博水出望都東南。《水經》云:「滱水又東過博陵縣。」 注云:「又北左會博水。」 今境內無此水。

祁水 ,源出完縣伊祁山,經邑北、北水田等村,東流入曲逆河。

永豐河 舊《志》云:在鎮東半里許,延袤十餘里,由王家營達於龍泉河,今淤。

柳宿河 舊《志》云:在村西二里許,東北達於清苑縣界,今淤。

龍泉 在北龍堂,距邑北三里,即龍泉河之發源也。平地涌水,迂迴南下,直抵隍中,統諸泉水東流。

堅功泉 在大西堤,距邑西北二里。東流匯於龍泉河。

黃泉、黑泉 在邑北里許龍泉河膚內,二泉相去僅丈餘,其色分明不溷。

西堤泉 有二,在小西堤,距邑西北二里。一在村西北渠,一在村西南渠,合流東匯於龍泉河。「曲家泉 」 在城西半里曲家灣北,東流直抵隍內。

清泉 在邑西一里曲家灣南,即清泉河。發源東流入隍,經南門達北,匯於龍泉河。

沈家泉 在沈家莊,距邑西南二里。東北匯於清泉,入隍。

湧魚泉 在南龍堂,距邑三里。北流經通濟橋,東轉再北腋南關,左而兩分之,其一北抵隍中,其一東流匯於灞泉河。

《灞龍泉 》即「灞龍河。」 發源在龍家莊西,距邑東南三里。統涌魚泉水,東北匯於龍泉河。

界堤 ,高一丈,闊二丈,長六丈

《容城縣志》未載

《完縣志》

林尖山 在縣西北十八里。峰巔高聳,其尖如林,故名。

白崖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峰巒聳秀,四面多白石,故名。

摩天嶺 在縣北二十里。

安頭嶺 在縣西三十五里。

一箭嶺 在縣北四十里。

流九水 在縣西二十里,乃平地九泉,水與地平,雖淺而不深,亦旱而不竭。西北乾隅山半建大道觀一區,一泉從石隙流出,曲曲經村,灌民田園,東流入朝陽河,達曲水村口,有古柏一株,合抱高數丈,蒼翠茂鬱,根植石縫中,並無尺土源頭水 。其地北有鳳子山,東南龍岡。朝拱水北古剎一區,柿林蓊鬱,罩蓋梵宮。寺前石壁數丈。巖畔古柏菁蔥。中隔石磵磵橫石橋。伏夏清蔭幽邃。深秋紅綠相映。堪入畫圖。洵西山之佳境也。

王哥莊村西北一堤 ,長二十度;

王哥莊村北一堤 ,長十四度;

王哥莊村外一堤 長六度。

蘇頭村東北一堤 ,長十一度;

抹尖口一堤 長六十六度;

北常豐村北一堤 ,長九十度;

《下叔》村北一堤 ,長四十度;

下叔村北一堤 ,長十度;

亭鄉村西南一堤 ,長四十六度;

亭鄉村南一堤 ,長二十四度;

亭鄉村東一堤 ,長二十四度;

北城村北一堤 ,長十八度;

北城村東一堤 長十八度。以上十三堤係

皇清康熙元年夏四月創築。

北城村東一堤 ,長十七度;

抹尖口西一堤 長六十度;

蘇頭村一堤 ,長五十度以上奉文量撥民夫修築,原非官堤之處,實係河衝之穴。

《蠡縣志》

泔河 在孟嘗社,《舊志》傳為田文養客之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