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9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名宦祠 三間:在泮池東。

鄉賢祠 三間在泮池西。

儒林坊二座 一在廟東,一在廟西。

聖域坊 在櫺星門東

賢關坊 在櫺星門西

儒學 在文廟東。大門一座三間,儀門一間,禮門一間,義路坊一座。明倫堂五間,「日新齋」 五間,燬「時習齋」 五間,燬「敬一亭」 三間,在堂後;尊經閣三間,在堂西北;燬饌堂三間,在敬一亭東。燬庫房三間,在饌堂前。燬廚房二間,在敬一亭西。燬學倉三間,在堂前,燬射圃亭,在廟西。教諭秦毓琦建,廳四圍遍種荷花。教諭公署在儀門內,全燬。訓導公署廳三間,住房六間,馬房一間。社學 在縣治北。

帝君祠三間 按《縣志》,「魁神祠三間,俱明崇禎時邑令段緯重修。」

容城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南,因併雄州,棄毀,後復設縣,擇地建於縣東北。明正德中,修宣聖廟,增築庖廚。嘉靖中,鑿泮池。按《縣志》

文廟殿 五間「內偏東。」

先師像一碣

皇清康熙九年,大尹趙士麟重修。東廡五間,西廡五。

間:戟門三間櫺星門三間;泮池一區,在櫺星門內。嘉靖三十七年,大尹張大經開甃後圮毀。萬曆三十年,大尹蔣如苹重修。

皇清順治十一年,署教諭舉人柴應辰重修。康熙九

年,趙士麟「重修。」 「神廚」 房三間,久廢;宰牲房三間,久廢。

明倫堂 五間,在後殿內。豎明太祖臥碑一道。成德齋三間,達材齋三間,號房二十間,久廢。學倉三間,久廢。敬一亭三間,在堂後內。豎明世宗《敬一箴》及注釋視、聽、言、動、心五箴碑。毓秀坊一座,在文廟街口。嘉靖二十八年廢。隆慶三年,大尹李蓁春重修。學門一間,儀門一間,未修。啟聖祠 三間,在學東。

「鄉賢、名宦」 二祠 三間在戟門左右。

教諭宅一所 ,在堂西。

訓導宅二所 在堂東,因裁革一員,止存一所。射圃亭 在明倫堂東城下。正廳三間,今廢。社學一所 ,在縣治南百餘步街北。萬曆八年奉兵道,余移文改縣治西南街北。正房二間,門樓一座。萬曆甲辰,大尹蔣如苹重建。正房三間,門樓一座,久廢。

正學書院 ,以邑令趙士麟講學於

皇清康熙十二年創,址在大街路北,縣治東,察院西。

門面五楹,正廳五楹,額曰:「敬一堂。」 東廂為經義齋,西廂為治事齋,倣胡安定遺意,前後共計三十一楹,講誦、燕息、庖湢之所靡不備。

完縣儒學 在縣治東,不詳創始。元重修,毀於兵,明洪武初重建。按《縣志》

啟聖祠三間 ,在大殿後。

大成殿十五間,楊知縣有成。內添神座,外設石欄,左右開二門,達「啟聖祠。」 劉知縣安國重修,煥然聿新。東廡七間,西廡七間,萬曆二十四年,何知縣出光,於西廡南闢一門,達於明倫堂。戟門三間。名宦祠三間,在戟門左。文昌帝君閣在名宦祠前。萬曆二十四年,何知縣重創建。鄉賢祠三間,在戟門右。田、楊二公祠在鄉賢前。何知縣於戟門前左闢一門,入名宦達文昌閣,右闢一門,入鄉賢達出楊二公祠。櫺星門三座,照壁一座。以上各廡祠俱劉知縣安國重修,左右復添「禮門」 、「義路」 二坊、思樂坊三間,在道南。舊係神路,內有泮池,日久荒廢。明季兵興,遂作草廠。草廠革去,被人討作場圃。劉知縣安國批學查明,仍歸

文廟創建牌坊三間,內鑿池蓄水栽花,為神路泮。

池,甚有益於文風。左牌坊一座,題曰「德配天地。」 右牌坊一座,題曰「道貫古今。」 明倫堂三間,左豎進士舉人題名碑記,右豎貢士題名碑記。北牆砌臥碑石刻。敬一亭三間,內有御製《敬箴》,《程子四箴》石刻。進德齋五間,在明倫堂下。東。修業齋五間,在明倫堂下。西儀門三間,儀門北向東開一門,達

文廟前儀門南,迤西通儒學宅。以上俱劉知縣安。

國重修大門三間,門前照壁一座,石獅子一對。教諭宅 ,廳房三間,寢室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

東「訓導宅 」 ,廳房三間,寢室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

西訓導宅 廢

忠孝書院 在南門內。明嘉靖中,毀淫祠,創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