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十三卷目錄

 真定府部彙考一

  真定府建置沿革考

  真定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真定府星野考

職方典第九十三卷

真定府部彙考一真定舊志殘闕已甚縣志又少今只照通志摘出殊多闕略

真定府建置沿革考    畿輔通志

本府。真定縣附郭。

《禹貢》冀州之域。周為并州地。春秋時,晉鮮虞、奚極、肥、楊鼓諸國分治其境。戰國屬趙。秦為鉅鹿郡地。漢初,置恆山郡,後避諱改曰常山。武帝置真定國,常山屬焉。東漢建武間,併真定屬常山國。魏復為郡。晉因之,治真定。後魏移治安樂壘。後周於郡置恆州。隋廢郡存州。大業間省州,以縣屬高陽郡。唐復置恆州,開元改恆山郡,置大都督府。元和中,改鎮州,後陞成德軍節度。五代時,梁改武順軍。唐復為成德軍,後復為鎮州。晉改順德軍。漢復為成德軍。周改為鎮州。宋為真定府成德軍節度。金屬河北西路。元改真定路。明洪武初,改為真定府,屬北平布政使司。永樂初,直隸京師。

皇清因之。順治十六年,裁阜平縣分入「曲陽《行唐》」領。

州五縣二十六

真定縣

周春秋鮮虞國,後屬中山。戰國中山東垣邑,後併於趙。武靈王伐中山,取東垣,即此。秦置侯,置東垣縣,屬鉅鹿郡。漢高帝十一年,改東垣為真定縣,初屬常山郡。武帝元鼎元年,置真定國治此。東漢屬常山國。三國魏因之。晉置常山郡治此。南北朝後魏屬常山郡。北齊因之。後周置常山郡,治真定縣。隋初廢郡,分置常山縣,屬恆州。大業間,省常山,仍入真定,置恆山郡治此。唐初,析置恆山縣,後改曰中山,屬恆州。神龍初,復名真定,置鎮州治此。宋置真定府治此。金因之。元改府為路,縣屬如故。明屬真定府。附郭。

皇清因之,編戶十四里。

井陘縣

周《春秋》鮮虞國,後屬中山。戰國屬趙地。秦始皇十八年,使王翦伐趙,下井陘,屬鉅鹿郡。漢置井陘縣始此,屬常山郡。東漢因之。南北朝後魏因,陘縣始此,屬常山郡。東漢因之。南北朝後魏因之。北齊併石邑於井陘,屬常山郡。後周因之。隋初屬恆州,後於縣置并州,大業初廢,州仍屬恆山郡。唐武德初,改置并州,尋省州為縣,仍屬恆州,後屬鎮州。五代屬鎮州。宋熙寧中省,八年復置,兼設天威軍,屬真定府。金改為威州。元移威州治洺水,以井陘屬廣平路。明屬真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四里。

獲鹿縣

周春秋鮮虞國,後屬中山。戰國中山石邑,後屬趙,武靈王伐中山,取石邑,即此。秦屬鉅鹿郡。漢置石邑縣,屬常山郡。東漢省。三國魏復置石邑縣,屬常山郡。晉因之。南北朝後魏因之。北齊、後周俱省。隋開皇六年,復置石邑縣,屬恆山郡。唐天寶中,改名獲鹿縣。五代屬鎮州。宋以石邑縣省入,屬真定府。金陞為鎮寧州。元初,改為西寧州,尋復為獲鹿縣,屬真定路。明屬真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八里。

元氏縣

周春秋鮮虞地,後屬中山。戰國趙公子元之封邑。秦屬鉅鹿郡。漢因趙公子元封邑,故名元氏縣,置常山郡治此。東漢因之。晉改屬趙。南北朝後魏屬趙郡。北齊、後周俱省。隋開化六年,復置元氏縣,屬趙州。後屬趙郡。唐屬趙州。五代梁屬趙州。周屬鎮州。宋屬真定府。金因之。元屬真定路。明屬真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一里。

靈壽縣

周《春秋》屬中山,為桓公所都。戰國中山地,以地靈人壽,故名。趙主父滅中山,起靈壽北還,即此屬趙。秦屬鉅鹿郡。漢置靈壽縣始此,屬常山郡。東漢因之。晉因之。南北朝後魏、北齊俱因之。後周置蒲吾郡治此。隋廢郡仍為靈壽縣,屬恆山郡。義寧初,置燕州。唐武德初,省州為靈壽縣,屬并州。後屬鎮州。五代屬鎮州。宋熙寧中,省入行唐。元祐初,復置,屬真定府。金屬真定府。元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