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路明屬真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四里。
槁城縣
周春秋屬肥子國。晉荀罃滅肥,以肥子歸,即此。戰國趙地名宜安肥子。秦屬鉅鹿郡。漢置槁城縣始此。初屬常山郡,後屬真定國。東漢屬鉅鹿郡。晉省。南北朝後魏復置槁城縣,屬鉅鹿郡。北城改為城縣,置鉅鹿郡治此。隋開皇初,廢郡,置廉州治此。後廢州存縣屬趙郡。五代晉陷周復。唐武德初,復置廉州治此。貞觀州廢,改屬恆州。天祐二年,改名槁平,屬鎮州。宋以九門省入槁城,屬真定府。金因之。元初,改為永平州,尋復為槁城縣,屬真定路。明屬真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六里。
欒城縣
周,《春秋》晉欒武子封邑,其城係武子所築,故名欒城。戰國屬趙。秦屬鉅鹿郡。漢置關縣,屬常山郡,今驛仍名關城驛本此。東漢改欒城縣始此,屬常山國,後省。晉省。南北朝後魏復置欒城縣,屬趙郡。北齊、後周俱省。隋復置欒城縣,屬欒州,後屬趙郡。唐初屬趙州,尋屬恆州。天祐二年,更名欒氏,後復舊名,屬鎮州。五代屬鎮州。宋屬真定府。金因之。元屬真定路。明屬真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二里。
無極縣
周極子國《春秋》魯大夫無駭帥師入極,即此。戰國中山苦陘地。初屬魏,後併於趙。秦罷侯,置無極縣始此。漢改名毋極縣,屬中山國。東漢屬中山國。晉省。南北朝後魏復置毋極縣,屬中山郡,尋省。北齊復置毋極縣,屬常山郡。隋改屬博陵郡。唐初屬廉州。武后時,復名無極縣,後屬定州。宋政和中,屬中山府。金因之。明屬真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四里。
平山縣
周春秋晉蒲邑。戰國番吾君地,屬趙。秦屬鉅鹿郡。漢置蒲吾縣,屬常山郡。東漢屬常山國。三國魏廢。晉復置蒲吾縣,屬常山郡。南北朝後魏因之。北齊、後周俱廢。隋開皇六年,改置房山縣,屬恆州。義寧初,置房山郡,後置蒲吾縣隸之。唐改置嶽州,尋罷州仍為房山縣,屬并州。天寶中,改為平山縣始此。後屬鎮州。五代屬鎮州。宋屬真定府。金因之。元屬真定路。明屬真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一里。
按:《通志》:阜平縣。〈缺。〉
定州
上古陶唐氏之國。周,《春秋》鮮虞地。威烈王十年,封西周桓公之子武公,遂為中山國,以城中有山,故名。戰國中山地。初屬魏,後屬趙。秦上谷、鉅鹿二郡地。漢初,置中山郡。景帝三年,改為國,治盧奴。東漢因之。晉初為中山國,治盧奴。後北燕慕容垂都此,尋併於後魏。南北朝後魏初,改定州始此。後置中山郡,治盧奴。北齊廢盧奴入安喜,置鮮虞郡治此。後周置總管府,領鮮虞郡,尋罷。隋初,廢郡置鮮虞縣。煬帝初,以安喜省入,置博陵郡治此。後改為高陽郡。唐武德初,復名定州。天寶初,陞博陵郡。乾元中,復為定州。建中間,改義武軍治安喜縣。五代因唐為定州,屬武軍。宋初,為定州義武軍。太平興國初,改定武軍。慶曆八年,置定州路。政和三年,陞為中山府,治安喜縣。金初,改定州,後陞中山府。元因金,為中山府安喜縣。明復為定州,省安喜入焉,以州屬真定府。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二里。領縣三:
新樂縣
周春秋鮮虞國,後屬中山國。戰國初屬魏。後趙。秦上谷、鉅鹿二郡。漢置新市縣,屬中山國。東漢因之。晉因之。南北朝後魏屬中山郡。北齊、後周俱屬鮮虞郡。隋開為新樂縣始此,屬北陵郡。唐屬定州。五代因之。宋屬中山府。金因之。元因之。明屬真定府定州。
皇清因之,編戶十三里。
曲陽縣
周恆陽地。春秋中山地,名曲陽,以在太行山曲之陽。戰國中山地,後屬趙,武靈王合軍曲陽,即此。秦上谷、鉅鹿二郡。漢置上曲陽縣始此,屬常山郡。東漢改屬中山國。三國魏改屬常山郡。晉屬常山郡。南北朝後魏屬中山郡。北齊改為曲陽縣,屬鮮虞郡。隋開皇七年,改為恆陽縣,屬博陵郡。唐元和中,避穆宗諱,復名曲陽縣,屬定州。五代屬定州。宋屬中山府。金因之。元初改恆州,尋復為曲陽縣,屬保定路。至正中,又改屬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