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如《飛鳳,能登之者少》。

佛護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其山多楸樹。朱山 ,在縣西北九十里。上有寨場,可種綿花。俗傳朱買臣曾賣柴於此,因名。

富豪寨山 在縣西北九十里,北屬平阜,其形峭壁,不可上下。半嶺有石堂,絕頂有寨場,有一夫據險,千人莫當之勢。

白馬岡 在縣東八里。山形如饅頭。俗傳先年岡下苗稼多有殘毀者,亦不知所自,止見印有馬蹄跡,民多方捕之,因見白馬,叱之,害遂寢,故名。

犬喫水溝山 ,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山北即團箔口,流民多嘯聚。

滴水塘溝山 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山形峭拔,近山有石洞,形如獅子,水從口出,近山者取此水作飯。

王母山 ,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

石佛峪山 :在縣西一百一十里。

銀洞山 ,在縣西北一百六十里。

四嶺山 ,在縣西北一百七十里。

漫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

長岡嶺 在縣北十五里。孤山盤崌,屹如靠椅。聖佛嶺 在縣西北八十里,晴明日常有嵐氣紆鬱不絕。

沙嶺 ,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

六嶺 ,在縣西北一百九十里。相連六嶺,北屬阜平。

衛水 ,在縣東北一十里。俗呼雷溝河。《禹貢》註:「衛水出常山郡靈壽縣,入滹沱」 ,即此。

大明川 在縣西北九十里橫山嶺西,團泊口東。俗呼為「錦繡大明川。」

聖水洼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白石社。其水冬夏不竭,每旱祈禱有應。

松陽河 在縣治南。源發楸山,入滹沱河。菖蒲溝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祁林院寺旁。有溝,菖蒲盛生,故名。

槁城縣

土山 ,在一十五里。本《春秋》宜安故城,岡阜崛起,因名之。

酈陽水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其西有泥陽,即此。

欒城縣

臥龍岡 在縣東八里,盤曲如臥龍。又行唐縣北二十里,亦有臥龍岡。

洨河 在縣西一十二里。來自平山縣,經縣境,至趙州寧晉,南入大陸澤。

冶河 在縣西北。自滹沱河分東流流於城側,遂南入於大陸澤。俗傳乃漢太白渠時遇水溢,逆薪橫流,人爭取之以供炊爨。宋、金間因以供陶冶之用,故謂之「冶河」 ,又謂之「運糧河。」 其堤堅久不塌,且柜柳菖蒲,森鬱可愛。

無極縣

無極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漢置縣取此。上有「無極神」 ,神并漢時封號,隸書,刻碑。

滋河 在縣南六里。一名「慈水。」 其發源自山西放回山,經靈壽入行唐張茂村,伏流不見。至府城三十里南孟社復出。從縣治南北旋饒陽,至河間府入甸水。

平山縣

廬山 ,在縣西五十里,上有「張仙翁祠。」

東林山 在縣北二十里。上有張老洞、萬壽寺、靜修菴。其西為西林山,山頂一石,高竦數尺,名曰「山碁盤。」 旁有二石室,內刻石佛像,俗名「千佛堂」 、百佛堂。

房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寰宇記》:「漢章帝幸趙,祠房山。」 《隋圖經》云:「嶺上有王母祠,俗稱為王母山。」

覺山 ,在縣西六十里。中有覺山寺。

光祿山 ,在縣南八里。上有後唐潞王金紫光祿大夫祠,故名。

長老洞 ,在縣北十里。

黃岡 在縣。見《宋書》。

天相嶺 在縣,見《宋書》。

抱見嶺 在縣,見《宋書》。

蒲水 在縣。應劭曰:「蒲水出中山蒲,東入河。」 濊河 ,在縣西北六十里,流經縣東南,入滹沱河。

溫泉 在縣西四十里

阜平縣

大派山 在縣東北五里,其東為小派山。北山 在縣東北。其班牛、平陽、鷂子、小河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