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十五卷目錄

 真定府部彙考三

  真定府城池考

  真定府關梁考

  真定府公署考

  真定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九十五卷

真定府部彙考三

真定府城池考      畿輔通志

本府。真定縣附郭。

真定府城池 :漢東垣故城,在真定南八里,晉移治常山郡,始建。後魏遷安樂壘,後周復治真定,俱建石城。唐肅宗寶應中,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因滹水灌城,復拓建之。明洪武三年,設真定衛守之。周圍二十四里,高三丈餘,廣二丈五尺,池深二丈餘,闊十餘丈。門四:東曰「迎旭」 ,今改「環翠」 ;南曰長樂;西曰鎮遠,北曰永安。建月城樓四,角樓四,敵臺八十五,警鋪八十八。正統己巳,都御史陸矩、御史陳金增築城址,浚治濠塹。萬曆後池淤,知府侯應珍重濬築堤,高丈餘,闊如之。

各州縣

井陘縣城池 ,即唐天長鎮舊基。宋熙寧中,移縣治於此。元移治洺水,本縣基址遂廢。明洪武元年,復於此置縣。周圍三里二十步,高三丈,廣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闊九尺。嘉靖二十年,都御史丁汝夔甃以磚石。天啟元年,知縣羅懋湯,崇禎八年,知縣楊攀桂。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洪之傑俱重修。

獲鹿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四里,高二丈七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闊一丈五尺。明正德九年,知縣劉鈇重修。

元氏縣城池 ,隋開皇六年建。明景泰四年,知縣杜確重修。周圍五里,高二丈七尺,廣一丈六尺,池深一丈七尺,闊二丈五尺。成化間知縣王鑑之、正德間知縣姚文明、嘉靖年間知縣沈鑑、周居魯,先後重修。萬曆三十年,知縣盧永改作石城,工未半卒,知縣劉澤深續成之。

靈壽縣城池 ,始建無考。明正統四年,知縣茹公用修葺。周圍三里,高二丈二尺,廣二丈,池深二丈,闊一丈五尺。成化十八「年知縣尚廉改為磚堞。弘治年間知縣張黻,嘉靖年間知縣李廷璋、羅章,隆慶年間知縣張宗信,萬曆年間知縣張照,崇禎年間知縣曹良直,相繼重修。」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衛秦龍補修。

槁城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舊僅三里。明正德「十五年,都御史伍符、知縣陳素增築,新舊周圍共六里,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崇禎年間,復有修葺。」

欒城縣城池 ,始自晉大夫欒賓受封,及欒枝、欒書世食采於此,故名「欒城。」 明洪武十年,知縣沈貞因舊址創修,周圍三里餘,高二丈八尺,廣二丈,池深一丈八尺,闊三丈。景泰年間知縣米進、成化年間知縣李文,弘治年間知縣郭賓。嘉靖年間知縣杜潮、趙文奎、周文化、耿繼武,崇禎年間知縣陳心鏡、柯士芳相繼重修。

皇清康熙八年,知縣趙炳補修。

無極縣城池 ,唐至德初,郭子儀、李光弼與史思明戰於九門時所築。明洪武二年,知縣張凱因舊址重「築,周圍五里一百四十步,高三丈五尺,廣一丈八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一丈。嘉靖年間,知縣郭允禮、張鶴、張新。萬曆年間,知縣呂士偉相繼重修。」

平山縣城池 ,金大定二年,知縣賈彥始建。明嘉靖三年,知縣李應奎增築。周圍四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一丈二尺。隆慶年間知縣李遲春,萬曆年間知縣李天憲、王宇清,崇禎年間巡按衛《貞固》、知縣楊調元,先後俱重修。

皇清康熙七年秋,大雨彌月,河水漲溢門樓,傾圮牆。

垛倒塌,知縣湯聘詳請具題,核估議修。

阜平縣城池:《通志》闕。

定州城池 城舊基,魏王珪重築。明洪武初,都督平安增築。周圍二十六里一十三步,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二丈,闊十丈。其門四:東曰「博陵」 ,西曰「平鎮」 ,南曰「永安」 ,北曰「定武。」 萬曆四十四年,知州宋子質重修。四十七年,知州沈庭英補修,復扁其門:東曰「觀海」 ,西曰「望恆」 ,南曰「迎秦」 ,北曰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