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1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冀州儒學 舊在州治西南,肇自宋金。天會六年,節度使賈霆重建。大定二十七年,節度使王魯重修。明洪武九年,王子章因其廢址加葺。永樂十三年,淪于水,知州柳義移于州治東,權置廬舍以行禮,即今地。十九年,知州吳廉重建。正統十年,判官孫禮、景泰七年,知州林思承相繼增正重修。

南宮縣儒學 在縣東南。明洪武元年知縣楊繩建。宣德中知縣陸英重修。成化四年同知曾逵,嘉靖四年知縣張木,十一年知縣种雲龍,十五年知縣王楫,三十八年知縣蔡恆嵩,隆慶三年知縣胡嘉謨,萬曆五年知縣邢侗,「先後增修。」 新河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至元中縣尹閻思齊建。泰定三年縣尹魏鑑重修。明永樂四年知縣蕭智重建。成化二十年知縣馮彥,弘治十六年知縣王廷珪,正德二年知縣蔣鏞,嘉靖七年知縣穆形,先後增修。

棗強縣儒學 在縣治東。金天會間建。明洪武九年,知縣李源清拓修。永樂二年知縣趙禮、成化十七年知縣史英「重修。二十三年知縣應傑,弘治八年知縣張環,嘉靖四年知縣陳言,萬曆四十三年知縣鄭陞,先後增修。」

皇清順治年間,知縣張鳳起、何之圖康熙五年知縣。

胡夢龍相繼增修

武邑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元延祐七年縣尹李愍建。至順壬申「縣尹朱明、至元六年縣尹劉彥昭增修。明永樂三年知縣車貸重建。正統三年知縣李璜、成化五年知縣楊琇重建。十三年知縣馬昭增修。正德二年知縣成文、嘉靖三年知縣王紀重修。萬曆十八年知縣王學易增修。」晉州儒學 在州治西。元中統間,節度使王安仁建。明正統元年知州崔瑭,成化戊申知州沈林,嘉靖中知州萬「張應時相繼增修。」安平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元至元中,縣尹石林建。大德八年,縣尹馬惟良重修。明永樂、正德、嘉靖中,知縣薛勗、陸載、郭學書相繼修葺。」饒陽縣儒學, 舊在縣治西北。「元元貞二年,縣尉李世先遷於縣治北。明洪武八年,知縣左良弼建。景泰、成化、嘉靖間,知縣劉用、張幹、教諭李應元相繼修葺。萬曆二」十九年,知縣翟燿增修。武強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宋時建,金末兵燬。元至元十九年,縣尹要德潤重建。至正「中,縣尹周宗魯重修。明洪武、成化、弘治、嘉靖、萬曆中,知縣夏安禮、王思道、吳鳳鳴、曹文通、劉沛然、閻銶先後修葺。」

皇清順治庚寅,知縣劉朝宗重修。康熙癸卯,知縣李

道光增修

趙州儒學 在州治東南。唐、宋時已建。金天會、皇統、貞祐中,相繼增修。明洪武十三年,知州周誠重建。天順、成化、嘉靖間,知州胡宏、何濬、潘洪、陳瑄先後重修。

柏鄉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南。元至元壬辰,縣尹劉世英建。至治癸酉,主簿賀良佐重修。明洪武二年,知縣何禮遷建於城北。成化三年,知縣汪鉅重修。嘉靖中,知縣楊拱極增修。

隆平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原在舊城。宋大觀中,被水,遷於縣之東。洪武中,知縣羅敏復改建於縣之東南。正統間,知縣黃友重修。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中,知縣柳紳相繼重修。

臨城縣儒學 在縣治南。元至正中,主簿阿判不花登仕建。明正統九年,知縣阮居仁重修。成化元年,知縣張佐重建。正德九年,知縣王希佑、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劉哻重修。

高邑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宋慶曆中初立。崇寧二年,縣尹李元創建。萬曆中,知縣王藻、羅克昌、縣丞沈義、李本芳、潭綬、金四科先後重修。贊皇縣儒學 ,在縣治東。宋嘉祐二年,縣尹曹九章建。元至元十六年,同僉書「樞密院事趙良弼重修。明弘治、正德、嘉靖間,知縣任喜、王廷學、韓錦相繼重修。」

寧晉縣儒學 在縣治南。宋崇寧二年,縣尹齊世卿建。元至正中,監縣大都閭重修。明洪武三年,知縣孫毅修葺。成化、嘉靖中,府同知曹逵、知縣陸愉、徐以貞、吳儀、陳棐先後重修。

皇清順治五年,知縣趙汝斌重修。

深州儒學 在州治東。明洪武七年建,後圮於水。永樂十年,知州蕭伯辰遷建於此。成化二年,知州尤瓛十一年,知州韓儒相繼修葺。弘治十一年,知州郭騫、徐一鵬增修。

皇清順治年間,知州任三奇、韓志道、州判沈以曦修。

衡水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舊在舊縣東,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