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2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十一卷目錄

 順德府部彙考三

  順德府關梁考

  順德府封建考

  順德府公署考

職方典第一百十一卷

順德府部彙考三

順德府關梁考津渡附通志府縣志合載

本府。邢臺縣附郭。

夫子巖口 縣西北一百三十里,即夫子周流避風雨處也。有兵防守。又按《縣志》,「舊有墩臺石牆,今廢。」

貨郎神口 縣西南一百三十里。得名無考,有兵防守。按《縣志》,舊有官廳營房、軍兵防口,今已久廢。

莊兒角口 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有兵防守。以上三口相連。按《縣志》:舊設邊牆、水門、鐵門、箭樓、官廳、營房,民壯防守。今廢。

馬嶺關 縣西北一百六十里,在馬嶺上。內居民千家,山勢頗險,道路崎嶇,中有平坦處,約容三五百人。內設邊牆二道,東西二門,南北敵樓。門外弔橋,下有澗溝,深二十餘丈。官廳營房凡七十二間。南牛心腦,北韓信寨二墩,山勢輻輳,有兵防守。至黃榆嶺三十里,溝名鬼谷溝,詳《古蹟考》。舊有營兵防守,今廢。

黃榆嶺關 縣西南一百八十里,在黃榆嶺上。石徑盤旋,形險道衝,山西人畜往來。邊牆一道,樓二座,官廳營房五十間,有兵防守。至清風嶺三十里。按《縣志》,舊有兵防守,今廢。

清風嶺關 縣西南一百八十里。在清風嶺上。山勢高聳,盛夏無暑氣。邊牆、敵樓、水門各一,澗水通流其下,有兵防守。至支鍋石三十里。按《縣志》,舊有兵防守,久因築牆斷路,不通人行,遂廢。支鍋石口 縣西一百八十里。在支鍋石,有兵防守。至露蘿嶺三十里。按《縣志》,舊有邊牆、鐵門、箭樓、官廳營房,民壯防守。今廢。

露蘿嶺關 縣西一百八十里,在露蘿嶺上,有兵防守。西南至夫子巖、莊兒角、貨郎神約三十里。按《縣志》,舊有牆,有官廳,有營房,有兵守。今廢。順城橋 城西南。

義濟橋 縣西四十里

鴛水橋 城北四里,二水相交,故名。舊名「廣濟」 ,又名「豫讓。」 正德時重修。

牛頭橋 城西南,在拴牛石南。俗呼城為「臥牛」 ,故呼橋為「牛頭」 云。

高莊橋 城東三里,今重修。

先于橋 城東七里

孔村橋二座 城西八里,俱重修。

小汪橋 城西北三里

黃寺橋 城西北四十里。

樓下橋 城東南十里

北關橋 關內

沙河縣

黃背巖關 縣西南一百九十里。山勢崇高,中有水泉,有兵防守。南至數道巖三十五里。數道巖關 縣西南一百八十里,亦有兵防守處。

大嶺口 縣西一百四十里。山有邊牆,昔兵防守,今廢。

石橋三座 :一在「褡連店」 ,一在新城;一在上莊村。

南和縣

板橋 城北五里東韓村。按《縣志》引澧水為河,隋開皇中建石橋,後廢易以板。正統十六年,重修石橋。

通泮橋 澧水神祠樂歲亭間,知縣朱銳引澧水入泮池,經流東西文池。

新莊橋 縣西南十三里。

澧水橋 縣西十里,俗名「土橋。」 弘治間,知縣門寧建三門以殺水勢。

小戶村橋 縣西北十三里。按《縣志》,名大通橋,路通任縣,成化十年建,正德八年重修。

賈宋橋 縣北十里

豆村橋 縣西十五里。元張學士引澧水溉出時建。

長明橋 在城東門外,正德十三年重修。奉化橋 ,在城北門外,成化二十二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