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2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而無愧於民之父母者矣。侯故方伯士賢公之從子,

方伯於時為名臣,侯少從公業,《三禮》得於家庭,耳目 之所漸濡者,甚久而習,其臨民而有父母之心,能盡 教養之道,固其家法然也。兼之縣丞羅本宗、典史盧 英、教諭趙傳、訓導郝輔、程匡,亦皆能心侯之心,同寅 協恭,以成厥美,咸可書也。故因堅之請,為書以授之。

李公生祠記         王都

洪荒之世,洪水為災,禹宅司空,誕膺治水之責。惟時 衡、衛既從,大陸既作,馴是以往,至於降丘宅土,地平 天成。以故後世觀河、洛而思功者,乃曰:「微禹,吾其魚 乎!」九峰註《書》謂大陸即今邢、趙、深三州之地,鉅鹿、隆 平、寧、晉等處為三州之屬邑。按許氏《說文》:「鉅,大也。」古 者鹿、陸通用,則鉅鹿、大陸一也。肆今地勢窪下,斥鹵 「沮洳,愚鄉鄰之萑荻菰蒲,黃茅白葦,灌極目。秋霖 暑雨,百川灌河,澒洞無涯,不辨牛馬,奔騰洶湧,水天 一色,海若馮夷,揚威簸蕩,固有神懾而魄喪者矣,況 望其奠生而安居者哉?其有垣墉塗蔇者,以為幸矣, 況望其樹稼粒食者哉?」迨隆慶六年壬申,父母漢中 李公憫其陷溺,以為「三邑之民歲至興訟,至有挾弓 矢戎器,周旋從事於決口之間,是豈民之自作不靖 者哉?亦以利害切身,故不自有其生耳。」於是聞之監 司,報可。乃身親其間,具畚鍤,程工度,賦力役,儲土石, 飭隄堰,時蓄泄。旱則引之而使溉,澇則導之而使流。 天時有相,地利有成,人力有績。不屑仍其弊而乃去 其艱,不惟去其艱而且「獲其利。」可見公經綸之方,康 濟之猷,所以承流宣化,而不負師帥之大任者也。鉅 鹿之民,方將久沐公之德澤,銓部佳公績最,擢守深 州。雖相去伊邇,然申畫郊圻,各有分守,則民之戴公 之德者,不足以償其去之之惜也。鄉民谷悅孟等思 公之深,感公之至,乃相與立祠作主碑於地,以永公 之思焉。相率以白於幕尹王公應奎。王公曰:「李公之 撫爾民,真若痌瘝之在身。爾民不以公之去留而替 其心,爾民其義哉!」祠成,礱石介愚之表兄儒生張治 教問記於愚。愚以禹之治水而開世道之一治,固卓 乎為萬代之瞻仰矣。至於白圭治水,《孟子》以鄰國為 壑病之,蓋治水一也。相於時,協於勢,權其利「害,順其 自然,是固君子之所歆艷者也。蓋勢之所在,貴斟酌 以求當;時之所在,貴度量以合宜,斯固無惡於行水」 者也。若圭之所行者,未見耕穫之利,而先罹昏墊之 危,未獲衽席之安,而先毒魚鱉之酷,此固君子之所 不與者也。公之利民者,固將等西門豹之渠鄴,史起 之引漳蒍賈之勺陂而上之,夫豈止鄭國之鑿涇而 已哉?唐山之於鉅鹿,均統順德,愚稔公之善政,昔人 謂河闊九里,固公之餘波所及也。畀悅孟等而刻之, 以溥公之餘澤可焉。從事間,代政者安邑仁山孔公, 適至,悅孟等以其事白之,公欣然曰:「前事之不忘,後 事之師也。」愚於是嘉李公之福民,孔公之協恭,至公 之永德,悅孟等之知報,固三代直道而行者也。孰謂 不足以追隆古之治哉?孔公又愚宦遊之故人也,學 富而才雄,守廉而德粹,諒必有以匹休於公矣。故不 辭而記之。其同事者之姓氏,工役者之廩餼,陶甓者 之多寡,則列於碑陰。

儒學新得二甘泉記     王大受

鉅鹿古戰場地,沙鹹環鉅,水斥苦,間號甜者。縣民輿 之十里外,鬻錢於市,而味猶然鹵也。乙卯春,受吏茲 土,造學明倫堂門屏,圮者修之,因題其柱,有「甘泉獻 賦」之語。是年夏,畿南二十九邑,七月不雨,千里赤地。 民市苦水,日費百錢,而甜水若甘露然。五月初十日, 學博牛忠輔告受曰:「廟夫王化行於學,戟門前南涯」 得甘泉。越三日,學博苑應舉,復告受曰:「新泉北涯又 得甘泉。」受督役掘南涯井,廣三尺,深四仞,汨汨來者, 自東出,凡四派,派各漭噴,盈坎而上,溢於檻外。汲飲 一勺,其味香滑。在邢臺曰上泉。凡心舌之暑,眼耳之 垢,一飲滌去。及掘北涯,泉味如南。於是童子盛以瓶, 婦人汲以缶,富家貴族取以煮茗,三明寺僧取以供 佛,關城內外之民爭輿以餉甑爨,而日計省錢三千 緡。官師弟子來告受曰:「往者甘泉之語應在斯耶?」受 曰:「語淺而應奇泉之意不然。」八月,學弟子員尼生之 徒登順天乙卯榜。官師弟子又告受曰:「間者甘泉獻 賦之奇應在斯耶?」受曰:「雙泉而中一泉之意不然。嘗 攷《太公望銘》,武王曰:『原泉滑滑,連旱則絕』。」當此大旱 水渴之時,而甘泉出。且不泉於十七社,而泉於縣;不 泉於縣,而泉於學。前之南北涯,事奇而其體遠。孔曰: 「逝者如斯。」孟曰:「源泉不舍,曾引洪澳,思演川流。」即鉅 鹿先正魏徵亦有《九成宮醴泉銘》,蓋聖賢之精神為 學,而聖賢之血脈為水。假如吏不思飲水,師不觀活 水,學「弟子員不悟有本,而尋濯纓濯足之趨泉,必不 以為知己,而徒取聖賢之恥笑,大失泉之意矣。」已而 學弟子員三揖進曰:「願長吏文章課士,霖雨生民,無 徒潤私家而濁泉脈。願學先生三物立教,指吾道淵 源之自,無逐流而揚其波。」受亦進諸子弟曰:「願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