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4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固日增其勝,而我國家悠久無疆之澤,亦於是乎 兆之矣。雖不能為吉甫作誦,因竊取古人舉事必書 遺意,為記其事,庶嗣世有官守者景而慕之,因知眾 心所以成城云。少渠名師載,潛江人;愚齋名學,海寧 人;巖泉名爌,太倉人;鳳樓名嘉楫,上海人;雲澤名廷 瞻,黃岡人;后川名善,汝寧人;紹庭名文績,宜賓人;陸 橋名守,宜都人;直齋名廷對,泰州人;《紫巖》名貢元,繁 昌人;《築野》名應詔,南鄭人。《鳳麓》名汝循,應天人。《西塘》 名贄,洛陽人。通判「凌」名迪知,烏程人。推官李名袞,內 鄉人,俱出身進士,政知所重,前後並翊厥成。

《重修郡城學校記》
張應福

大名,古天雄郡也。隆慶改元之初年,我鄒山鄭公祖 以受先朝簡命,入兵曹參佐大司馬,控扼南北巨浸, 身負天下之重望者久矣。至是歲,迺得除知大名。當 其制下之日,余適以使周歸於朝,聞而欣曰:「今之大 名,即宋之北京也。」宋時,寇萊公嘗以使相出守大名, 對契丹使者,而以北門鎖鑰自任。由是敵人退懾,斂 「兵而不敢南牧者,垂數十年。今適逢聖天子援公於 群臣之中,有玆重寄,得非以萊公期之耶?」既而馳至 大名,即規國事如家事,興衰補弊,日不暇給。相厥城 垣有不堅者堅之,隍塹有不浚者浚之。城門之外,舊 有橋梁,歲久頹圮,至不能通往來,更皆撤而新之。凡 為橋五,俱闊四軌,長百餘步,而人恃「之無敗輪濡軌 者。畫欄雕楯,橫倚清流,長堤繚繞,綠樹蓊蘢,樓櫓高 低,墩隍突兀,車轂擊,人肩摩,儼然一都會也。」已而進 諸士子於堂曰:「城池學校,有國之大計。城以衛民,學 以育士,匪民則國曷以守,匪士則教奚以興?惟此學 宮書院,顧可仍其廢歟?」隨即鳩工掄材,授以規畫,而 時其廩餼,為講堂與饌堂二,計其楹十焉;為廊廡齋 舍六,計其楹五十有二焉。為書院號房,計其楹四十 有奇焉。其他殿宇、門垣、器帳之屬,廚竈几案寢息之 處,靡不斬然一新,蓋加飾之而已,非更建不詳書也。 每遇朔、望之日,謁先師畢,即登堂講授。諸士子攝齊 升堂,肅肅雍雍,經籍錯陳,絃歌交奏,環橋而觀聽者, 蓋不啻千百計。彬彬乎、濟濟乎,文教其蔚以興矣。一 時科甲之英、豪傑之士,出其門者甚眾,蓋公之化也。 踰明年春,復與兵憲繼田鮑公祖謀曰:「闔郡之人才, 豈府中一學所能盡之?」遂令州縣各拔其尤者三五 人,群於書院,而時教率之。故一時士子爭自淬礪,惟 以不與其選為恥。與選者如登瀛洲云。雖文翁之治 蜀,何以越是哉?前後計之,凡玆建者,丹堊之費,勞賞 廩餼之需,蓋不下數千金。公皆出自公帑,益以俸資, 而一毫無取於民。又有別駕饒公祖,贊襄協理於其 間,故力不勞,民不擾,而績用告成。落成日,余適以歸 省。過里,郡博紀子等遣士張子李子植、黃子稢、趙 子永錫徵文以記。予惟「大名在北畿為最南,而去京 師甚遠,且介乎山東、河南二省之間。去京師遠,則緩 急有變,朝廷弗得即時與聞;介乎二省,則勢分民散, 寇盜每每易於突發。他日有警,殆亦岌岌乎其難守 也。」先是,鳳麓姚公祖砌以磚城,深為保障計。公復補 其缺,而增修橋梁壕塹,訏謀遠慮,隱然有虎豹在山 之勢,真宋之鎖鑰也。謂公為今之萊公,非耶。且尤加 意於文教,如《棫樸》《菁莪》之所云,則又萊公之所未暇 展布者,公皆展布之無遺力。蓋仁心仁聞,固油油然 其可掬也。行將奏最績於天朝,柄鈞翊運,澤潤元元, 道被函宇,以輔成一代光明俊偉者,殆胚胎乎此矣。 余辱在治中,稔聞化譽,將口不能言之,謹述其大而 要者,以諗後世。他若修壇壝而澍雨立應,平訟獄而 大聲有作,奇績偉行,不可縷數,則有《士民口碑》在也, 又何贅焉?公諱旻,廣東揭陽人;鮑公諱承蔭,山西長 治人;饒公諱孚,貴州人;「紀子」諱文煒,陝西榆林人。

《重修大名縣城記》
張崇功

隆慶己巳歲,大浸,自燕京抵於兩浙,渠水泛漲,挾以 霪霖,衝激漭沆大都,決堤岸,陷城隍,毀廬舍。然自畿 內言之,惟束鹿與吾名罹虐特慘也。蓋名邑當障衛 之衝地復下,所恃者隄耳。昨歲兩河水決,首至洶湧, 即有吞澨狀。李侯督役環視,日午未朝食,人猶倚隄 之固,恬不為備。而水乃自地中潰人,平道泉湧,投以 槁櫨,翻囓轉劇。邑之人士,群趨躊躇,莫可救藥。隄既 壞,城遂不可支,而門樓廨宇,崩頹狼藉,咸為沮洳之 場矣。邑城建自典史郜瑢,迄今百三十年,雖水患頻 仍,未有若此之甚也。自是扺《杪秋》,城衢猶為餘潦所 注,而徙者尚寄於他方,居者苟延乎殘喘,斷楹敗甓, 墊隘未理。侯顧之潸焉,泣怛然驚曰:「城也者,所以盛 民,亦所以衛民也。今民居不奠,民奚以盛?況名地原 野平曠,無塹崖阻岡之險,萬一有不逞之徒煽亂竊 發,又將被擄掠蹂躪之禍矣,民奚以衛也?」遂謀為修 治計。但泥淖沾濡,不可施鍬钁,兼以驚者未蘇,傷者 未起,官帑罄而私貯空。欲下令頒工,刻期責緒,則民 命不愈殘乎?歷冬徂春,瘡痍之眾,躬為鞠撫,速賑濟 之穀,弛採樵之禁,溥饘粥之惠,勞來還定,氣暄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