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8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隱》張華東」 題者:

盤河峪會仙山南。懸崖峭壁,澗水縈流,草樹蒙密,中有小庵,景最幽寂。邑紳成公題為「小桃源。」

軟棗峪黃山東北,張華《東記》所謂大霤者,下成深壑,壑中土洞二,元人所鑿避兵處。甲申之亂,邑諸生孫鍾瑞等率郭民復鑿數洞,避數千人。軟棗,蓋俗名焉。

緒果洞與富相山南北相對。僧名緒果,鑿崖土為之,中有層曲,冬溫夏涼,前臨巨壑,蔭以高樹。靜山成公嘗讀書其中,一名玉泉洞,有泉甘冽,可以瀹茗。《舊誌》誤為「徐郭洞」 ,謂二姓民鑿效古穴處者,非是。

「超然洞」 ,黃山華東張公鑿石疏土為之,中有《白兔公像》。

「清和洞」 邑紳成宅隅磚石疊成,宜夏宜冬,多詠之者。

嘯崖柳家庵道左。右壁百尺,高峰蔽虧,古木翠蘿,垂蔭其下。東臨大溪,洄環清絕。文學張毓鼎攜尊坐嘯其下,是以名焉。

《凝嵐巖玩》湖頂之陰,魯家泉西。隱士成公築樓巖下,自號「參寥子。」

沙河《齊乘》謂之「蒙水」 ,源出大峪,經縣西,又北十二里,注於獺河。

白條溝河即魚子溝。《水經注》云:瀧水至梁鄒東南,與魚子溝水合。水南出長白山東柳泉口,即陳仲子夫妻之所隱也。北流注於瀧水,今逕縣東北,去縣二十里,注於獺河。《齊乘》云:蒙水俗名沙河,出長白山之葫蘆峪,《水經》謂之魚子溝,以為一水。今按:沙河,逕縣之西,魚子溝水逕縣之東,實二水也。

滸山濼,邑人呼為「泊。」 縣西十五里九龍山之西,周迴二十餘里,接章丘境。往年為瀦水,遇旱則涸,可以藝麥。自小清河淤塞,獺水流逕其中,汪洋千項,魚藕產焉。今清河復開,獺水盡由小清故道,又化為良田。

獺河,源出長白,南過章丘,東入縣境。逕西北,沙河注之。東北,白條河注之,又東北入長山界,一名「楊緒。」

小清河在縣北十三里,即縣北通流之獺河。「醴泉」 ,在黌堂嶺北麓。有范公祠,有醴泉寺,昔范文正公讀書處。

范公泉在會仙山南麓。昔范文正公亦嘗讀書於此,去山頂三里,巨石環抱,泉涓涓出巖下,承以石井。

靈泉,在縣西南二十里。其水甘冷。

乳泉在縣西南五里富相山下。泉色白,可釀酒。

聖水泉,在縣西十五里。遇旱取水,祈禱有應。柿泉,縣東南三里黃山《張氏兔柴》左巨石。下。魯泉,縣西十里玩湖頂之陰,晶然一掬,後人甃石於上,遂成井。

「坎泉」 ,黃山虎頭巖下,泰山行宮山門右,石壁如削木,陰森然,可與吳門虎阜憩憩泉埒,惜其雨則盈,旱則涸也。

「滴泉」 ,由白雲山石磴升五里,將至頂南折懸巖間有石洞,泉出懸石中,涓滴不絕。仰面嘗之,甘冽無比。

甜水井真如寺西南隅,城中諸井皆鹹,此水獨甘。

瀑布泉,摩訶頂半程,有石名「閻王鼻。」 其上亂石中,瓊泉飛下,望如噴雪。

淄川縣

白雲山縣西北五十里。原名玉皇頂,上有玉皇宮,有元君祠。西與摩訶頂相望,為長、白兩高峰。俯視會仙山,遙見泰岱於眾山之外,以山脊為界。南屬淄川,山半有泉,有張先生書院,元張臨教授處也。有青山、雪山諸峰。北屬長山,為天井峪。峪壁石龕,曰朗明洞,泉覆洞門注下,曰天井泉。其西北曰豁坂,有卸甲洞。玉「清山」 ,長白之南嶂也。「青嶂」 泉出其陽。

柱子山在長白山之東南,孤峰如柱。

鳳凰山在長白山東。前峰孤峭,左右張拱,後峰翹伏,宛如飛鳥。其陽有新城王象春《季木問山亭》故址,其陰則長山境也。

梓桐山《齊乘》曰:在般陽府東十餘里,後有石壘圜洞,古老相傳,鬼谷子隱居,名鬼谷洞。《澠水燕談》云:「處士王樵隱此山中,今祀樵於此。」 南接黌山,天將雨,此山必鳴,如擊鼓聲,居民屢驗之。黌山縣東北十二里,山上有碧霞元君廟,山半有漢儒鄭康成祠,祠後有樓,為邑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