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
汶陽鄉 宋咸平中,河決鄆州,知州姚鉉徙州於汶陽鄉之高原,則汶之為汶陽也久矣。漢延熹四年《冀州刺史王純碑》,《水經注》以為在安民山西,而《通志》以為在汶汶,據舊境耳。若高適所詠「日出見闕里,山平」 ,知汶陽,以隋改曲阜為汶陽故也。
孔堂 俗名「講書堂。」 相傳孔子宰中都時,政暇與弟子談經於此。舊址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今移建城中,為聖譯書院,其興廢詳《藝文》。
釣魚臺 即在孔堂舊址,相傳為孔子釣處。鄭王泉 ,唐建。《龍王廟碑》云:「其大如輪,其甘如醴。」 疑亦因鄭惠王得名也。今涸。
《古槐 》在新橋驛內,宋文丞相有詩詠之,今不存矣。
杜甫《望岳》詩,刻 見楊奐《東遊記》。按少陵與李供奉、高常侍游魯敢「久如汶上相逢年頗多」 之句,固足徵也。顧杜集中竟無一語及中都,而此詩獨刻于汶,必有因矣。今宜補刻,以存佳蹟。漢碑 在平原村,即衡方墓碑也,見《藝文志》。唐鐘 ,在寶相寺,唐太和年鑄。
梵王城 ,在縣治後,中有梵王宮,土人訛傳,以梵為汶之封國。其太子舍王位削髮為僧云。郡庠生夏修和以「梵王宮者,寺之通稱耳」 ,迺為文以辨其誤,文多不載。
《東阿縣志》
管仲井 ,《春秋》城穀。杜預曰:「小穀城中有管仲井,亦謂之夷吾井。」 今湮不存。
巂下聚 《春秋》:「魯追齊師至酅」 ,漢為之巂下聚,在邑境內。又《漢書》「邑有烏下聚」 ,皆不可考。周首亭 在穀城東北,《春秋》埋長狄首處,今不知所在。酈道元《水經注》曰:「濟北所治盧子城,故齊周首邑也。」 《地志》「濟北郡治在長清縣界。」 恐非周首。
清水城 ,在城西北三里。今湮不存。
虛糧冢 在縣東南三里,有土堆三。南宋元嘉中,將軍檀道濟與元魏戰,食盡,自歷城還,士有亡走魏者,且告之。魏人追之至此,眾洶懼,將潰。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覆其上。及旦,魏軍見之,遂引兵退。
墳墓附
高柴墓 在清水河寺西一里。按沂州西南有高柴墓,未知孰是。
任仙墓 在安平鎮真武廟東,即任風子,明成化間飛昇者也。
孟姜墓 在城東南十二里孟冊川中。相傳以為杞梁之妻。其南有玉女池,然無所據。孟姜墓,他郡邑亦有之。
丁蘭墓 在丁泉旁。按:「蘭」 ,河內人,不當居此,而丁泉以故名「孝順鄉」 ,必有所據,弗可廢也。于文定公墓 在邑東南十二里楮村西。龍沙恢廓,松檜蔥鬱,時有雉蛇盤𩰚,蓋靈氣所致。中有享堂翁仲,典禮煌煌,明萬曆中敕建也。孟中丞墓 在邑東南十五里白鴈泉南,環山拱繞,稱佳城焉。明萬曆中敕建,祭葬有加。喬方伯墓 在邑東北十五里亭山西,依山為墓,松楸茂矣,號「祥雲捧月之穴」 ,因並著之。宋主事墓 在邑境之西南安平鎮漕河東,城北二里許。
平陰縣
鑄鄉城 ,劉昭注曰:「周武王未及下車,封堯後于鑄。」 《通志》云:「鑄在平陰縣。」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宣叔娶于鑄。臧賈,臧為出在鑄,即此。
防門 ,《京相璠》曰:「平陰,齊地,在濟北盧縣故城西南有防門,去平陰三里。」
教書堂 在紫蓋山,孔子與及門講習之所。句窳亭 在縣東北二十里。漢章帝元和二年,鳳凰集此亭,復其租而巡泰山。今割入肥城。榆城 ,在縣西北二十里。隋開皇間置,今湮沒無考。
「李車」 店 在城北三十里,即李左車故里鞌 。《春秋》:魯成公二年「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於鞌,齊師敗績。」 《左傳》:「癸酉,師陳於鞌邴。」 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剪滅此而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 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履,未絕。鼓音曰:「余病矣!」 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左井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