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2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蒙,見沬日中。陽九百六,數丁厥躬。龍蛇起陸,水失其

行。河決東平,漕渠以傾。否泰相乘。運惟中興,殷憂是 凝。」天子曰「吁!是信在予。予可弗圖,圖之孔亟。歲行《七 易》,曾靡底續。王會在茲,國賦在茲,民便在茲。孰其幹 濟,其為予治。去害而利,惟汝有貞。勉為朕行,便宜是 經。」臣拜受命,朝嚴夕儆,將事惟敬。載馳載驅,載詢載 謀,載度。以「為迺分厥勢,迺隄厥潰,迺疏厥滯,分者既 順,堤者既定,疏者既濬,迺作水門,鍵制其根,河防永 存。有堤如龍,有堰如虹,護之重重,水性斯從,水利斯 通,水道斯同,以漕以貢,以莫不用,邦計惟重,惟天子 明,浮議弗行,功是用成。惟天子仁,加惠東民,民是用 寧。」臣拜稽首,「天子萬壽,仁人是懋。爰紀厥實,勒」茲貞 石,昭是罔極。

《堽城堰記》
商輅

汶、泗二水,齊、魯名川。汶出濟南萊蕪縣,泗出兗州泗 水縣。二水分流,南北不相通。自古舟楫浮于汶者,自 兗北而止,浮于泗者,自兗南而止。元時南方貢賦之 來,至濟寧,舍舟陸行數百里,由衛水入都。至元二十 年,始自濟寧開渠抵安民山,引舟入濟寧,陸行二百 里,抵臨清入衛。二十六年,復自安民山開渠至臨清, 乃於兗東築金口堰,障泗水西南流,由濟河注濟寧。 兗北築堽城堰,障汶水南流,由洸河注濟寧。汶之下 流又築戴村堰障之西南流,南抵濟寧,北抵臨清,而 汶、泗二水悉歸漕渠。于是舟楫往來無阻,因名之曰 「會通河。」我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無事漕運,向之河 堰廢損殆盡。太宗文皇帝遷都于北,爰命大臣相視 舊規,築堰疏渠,漕運以通。第堰皆土築,每遇霖潦衝 決,水流洩溢,漕渠盡涸,隨築隨決,歲以為常,民甚苦 之。成化庚寅,工部員外郎張君克謙奉命治河,歷觀 舊跡,嘆曰:「濬泉源,疏漕渠,此歲不可廢。至若堰壩,以 石易土,可一勞永逸,何乃因循弗為經久計乎?」於是 督夫採石,首修金口堰,不數月告成。凡應用之需,以 一歲樁木等費,折納沛然有餘。曰:「斯堰既修,堽城堰 亦不可已。」方度材舉事,遽以言者召還。已而巡撫都 御史牟公睹其成績,極加嘆賞,騰章奏保,用畢前功。 至則以堽城舊址河闊沙深,艱于用力,乃相西南八 里許。其地兩岸屹立,根連河中,堅石縈絡,比舊址隘 三之一。乃謂於此置堰,委兗州府同知徐福等分領 其役,儲材聚料,百需咸備。明年春三月,命工淘沙,鑿 底石如掌,平底之上,甃石上級,每級上縮八寸,高十 有一尺,中置巨細石,煮秫米為糜,加灰以固之。底廣 二十五尺,面用石板。甃二層,廣一十七尺,開甃口七, 各廣十尺,高十一尺。置木板啟閉。遇山水泛漲,啟板 聽從古道西流。水退,閉板障水南流,以灌運河。兩端 為逆水鴈翅二,各長四十二尺;順水鴈翅二,各長三 十五尺。中為分水五,各廣二十三尺,袤一百三十尺。 兩石際連以鐵錠石,上下護以鐵拴甃。口上橫以巨 石,或三或四,各長十餘尺。河舊無梁,民頗病涉。堰成, 遂通車輿。有元舊閘,引沙「入洸,洸淤,汶水不能入。茲 堰東置閘為二洞,皆廣九尺,高十一尺,中為分水一, 旁為鴈翅二,亦用板啟閉,以候水之消漲。漲則閉板 以障黃潦,消則啟板以注清流。洞上覆以石,石之西 旁乃甃石,高一十有八尺,中實以土,與地平,俾水患 不致南浸,洸河免於沙淤。」閘之南新開河九里,引汶 水通洸河「口,逼崖自巔至麓,皆堅鑿石兩閱月始通。 肇工於九年九月,訖工于十年十月。是役所費,較之 《金口》不啻數倍,而民不知勞。似前折納之外,所增無 幾。蓋處置得宜,區畫有方,所以開漕運無窮之利者, 實在于此。」都憲喜其功之成,命兗郡守錢源徵予以 記。往歲克謙還自東魯,語及修堰之役,予心善之。及 克謙再行,予實從臾,乃今績用有成,可靳於言耶?昔 白公穿渠,民得其利。歌曰:「衣食京師,億萬之口。」君克 謙斯堰之築,漕河久賴,公私兼濟,視白渠之利,不亦 尢大矣乎!予故備書其事為記。克謙名盛,常之宜興 人也。天順庚辰進士,都水員外郎。功名事業,此其發 軔云。成化十一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