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十卷目錄
平陽府部彙考四
平陽府山川考三
職方典第三百十卷
平陽府部彙考四
平陽府山川考三 府志
絳州
姑射山 州西北四十里。《南華經》云:「堯見四子藐姑射之山,窅然喪其天下焉。」 即此。見臨汾。馬首山 ,俗名馬頭山,在州西北四十里,與姑射隔一峪。《史記》:「趙盾田於首山」 ,即此。上有龍祠禱雨。
九原山 州北二十里。「趙文子與叔譽觀于九原」 ,即此。皆晉大夫葬地也。山產莞花。
鼓山 ,即鼓堆。城西北二十五里。周圍四里,高五丈,穹窿而圓,狀如覆釜,人馬踐履有聲,故以鼓名,下有泉池。唐高祖克霍邑,進攻臨汾郡,犒軍宿山上。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曰:「庚寅,宿于絳郡西北之鼓山。帝為討捕大使時,舊停營所,故逗而宿焉。去絳二十餘里,絳城不下。是日曉,鼓西北有大浮雲,色或紫或赤」 ,似華蓋樓闕。須臾,有暴風吹來,向營而臨帝所居帳上。帝指絳城而謂傍侍曰:「風雲如此,彼何不達之甚!」 辛卯,帝觀兵于絳,取之,朝食于正平縣令之宅。峨嵋山 ,州南二十里,迤邐夏縣、聞喜、猗氏、臨晉、榮河諸縣,西抵黃河,東臨曲沃。
汾河 州南門外。繞城下《稷山》。
澮水 州南五里。出翼城縣潧高山,西南過絳縣,與絳水合,西過虒祁宮,又西南至州橋入汾。龍谷水 ,州東北十八里,《左傳》「龍見絳郊」 ,即此處。
王澤 州南五里橫橋村。《水經》:「澮水至王橋入於汾。」 注云:「晉智伯瑤攻趙襄子,襄子奔保晉陽。原過後至,遇三人於此澤,自帶以下不見,持竹二節與原過,曰:『為我遺無卹』。」 原過受之。按:此橫橋即王橋,其灘即王澤也。
鼓堆泉 州北二十五里。源出九原山,泉上有堆,如覆釜形,履之聲如鼓。其泉有清灰二泓,環繞孚惠聖母祠,匯于祠南,俗名「神泓。」 下流入州城。詳《水利》。
稷山縣
稷神山 縣南五十里。后稷始播穀于此。有陵廟。《水經注》曰:「在汾水南四十里許。」 山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高十三里,西去介山一十五里。山上有稷祠,山下稷亭。《春秋》宣公十五年,秦桓公治兵于稷,是也。接萬泉、安邑、夏縣、聞喜界。崑崙山 ,縣西北五里,上有孝子廟。
聖王山 縣北三十里。危峰聳峭,迥出群山。紫金山 縣西北三十里,中有文中子洞,相傳中子隱居之所,洞口時有白雲往來。
馬頭山 縣東北三十里,狀如馬首,見《絳州》。「仙掌峰 」 ,在紫金山,有掌痕承月之狀。
峨嵋嶺 縣南四十里,見《澤州》。
姑射山 縣北二十里。上有姑射洞。其山石壁,峰巒聳秀,雨霽嵐光,足稱奇勝。
汾河 縣南二里。見《臨汾》。
《碧水泉 》:《加家莊》。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孟孔脈開渠,導葫蘆泉水南向。
遶文星臺前折而西,與碧水泉會。碧水泉由城西后土廟右南至老坌,折而東,合葫蘆泉同歸于汾。按《通志》,形家謂之二水合襟,
絳縣
絳山 縣西北二十里。草木不生,土色皆赤,縣以此得名。又曰「紫金山」 ,產鐵。
太陰山 縣東南十里,崖壁峭絕,陽景不到。太行山 縣東二十里,高險峭厲,西北諸山,多其支脈。按《通志》,即狄公望雲思親處。
橫嶺山 縣南四十里。山形直截,亦名「橫嶺關。」 有巡檢司。
湫池山 縣南十五里,上有湫池龍王祠。華池山 縣東十五里,上有華池龍王祠,春秋報享,十有餘處。
存雲嶺 縣南三十里,又名鳳凰山,有姜嫄塚,建廟,歲時有司致祭。
冷口峪 縣南一十五里。峪中四時多風,雖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