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府志》「山川峭拔,左帶汾河,右阻金嶺,背倚湯泉,面控孝義。」

孝義縣

介山峙於東南,卜山障於東北。孝河逶迤於前,義河匝繞於後。

平遙縣

左襟麓臺,右帶汾水,「中都」 衍於前,沙水環其後。超山拱秀,堡完寨美,為一方之勝。

介休縣

山川甲於他邑。東望「蠶簇之峰,西距鼠雀之谷。」 「綿山峙其前,汾水經其後。」

石樓縣

左礪黃雲,右帶黃河,群山拱峙,二水交流。無長林大麓,懸崖中起,高下突伏。倚土為城,環列雉堞。縣治孤立所恃,惟四面皆山,周圍盤繞,臨縣

東連孟門,南接石樓,西抵天塹,北控蔚河,表裏山河,晉陲保障。

舊《志》:「東接離石,南通孟門。」

永寧州

北倚呂梁,南抱孟門,右跨蘆嶺之巖險,右帶黃河之巨浸。西北當三秦要路,東南係腹裏襟喉,保障全晉,足稱重地。三關之外,所恃以為籓籬者永寧耳。誠設重鎮,扼其咽吭,餘不足制焉。舊《志》:北有方山,南有孟門。

寧鄉縣

左蟠黑嶺,右跨黃河。泉關搤其南,石硤抗其北。龍蹲虎踞,鳳覆狐特。

汾州府星野考        府志

府屬總載

汾,冀州之域,天文參之度。鄭子產曰:「堯遷實沈於大夏,主參臺駘,能業其官。顓頊嘉之,封於汾川。」 由是觀之,臺駘,汾神也;實沈,參神也。則汾屬參野明矣。按《晉天文志》,自畢十二度至井二十五度,實為沈、魏分野,故汾為冀州之域。天文參之度。

汾州府山川考        府志

本府。汾陽縣附郭。

萬戶山 在城西二十里,為州之鎮。山高厚碨礧,峰巒隱起如浪,山頭正平可居,唐人謂之西岡。李永《山川記》云:「堯時洪水諸山皆沒,唯此山不沒,所濟者萬戶,因名。」

白彪山 在城西二十五里。石壁巉巖,峰巒聳秀,林木叢茂,泉流飛涌。迤邐而南,村墟聯附,為郡之勝境。相傳有騶虞見此,騶虞白虎黑文,故名白彪山。有龍橘洞,洞方廣十丈許,關兩岩間,石梁橫其絕處,蜿蜒若龍,攀援可躋,故名。其地山高水窮,中懸流如乳,滴若池,挹不可竭。洞頂增置殿廡,供奉金仙僧邈塵隔,穴居巖栖。稍南實際寺、蓮花寺,又南羊耳山,面山之勝斯究矣。謁泉山 ,在城北四十里,上有石室,相傳為子夏退老之居。山之陽名卜山,其陰為陶山,有湯泉出其上,又名湯泉山,俗通呼為子夏山。按《水經注》:「雨暘愆期,是謁是禱」 ,故名。其山石嶮壁立,天匝崖平。有一石室,去地可五十丈許,層松飾巖,列柏綺壁,惟西側得歷階升頂上平地十許頃。舊建剎二,今剎廢室存。

石室山 在城西三十里。山多巖洞可居,故名。上有空王佛巖,有麻衣仙洞。空王佛,見《仙釋志》。相傳修煉於此,後化介山。故今以介之抱腹巖為東巖,以此為西巖。麻衣仙乃洪西里任氏女,永樂初,不願婚嫁,披麻衣奔入洞中不見,因以名其洞焉。每旱禱輒應。

比干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相傳商王嘗令比干築城於此避暑,故以名山。

柏山 在城西五十里,上多柏樹。昔離石侯牙將趙鼎號白馬將軍,戰死此地,民收葬山下,故又名將軍山。

黃蘆嶺 :在城西六十里。

汾河 在城東三十五里。其源出太原靜樂縣北管涔山,經流平遙、介休之西,至孝義東南,出靈石口,南入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