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文谷河 在城東北五十里。《水經》曰:「文水出大陵縣西山,經縣故城西而南流,會隱泉水,經茲氏縣故城,與文湖水合。」 茲氏故城,在汾東大陵之西山,即汾之東北山,又名萬谷河。

馬跑泉 :在城西白彪山麓,歷城東北數十村,灌田萬畝。

三泉 在府城西南。出谷口中,東南注板谷,溉田甚多。

悶泉 在城北八里賈家里。平地渟淵湛澹,池闤閟如壁,其脈散漫流衍,無湍激聲,故名。靈浮泉 在城西南四十里趙景王村。俗傳景王禱水而泉應,故名。

隱泉 在城北四十里。泉發謁泉山頂平地十許頃,上建二剎。泉發兩寺之間,東流瀝石沿注山下,又東隱沒而不恆流,因以隱名。卜子夏退老西河之上,即此處。山有石窟,號「隱堂洞。」 《孝義縣》。

狐岐山 一名薛頡山,又名洪山,在縣西八十里。按《禹貢》「治梁及岐。」 《詩》:「岐山在今汾州介休縣。」 意蔡文定時介休尚屬孝義。狐岐,今盤村原是也。其山橫亙南北,為汾、隰、永寧、寧鄉山民往來通衢,盜據此山,可以遠望,捕者急不能拔。舊有官軍守禦,今尚有城堡遺跡。

上殿山 ,在縣西一百六十里。峰巒峻拔,為吉隰諸山之冠。

烏雞山 ,在縣西七十里。有黑龍池、龍王廟,歲旱禱之即雨。

玉泉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通吉隰往來之路。其泉如漱玉,因名。

孝河 ,一名「勝水」 ,源出狐岐山,自縣西二十里南北二川合流至縣八里六壁原下,又合左水諸溪,經縣南幾一里,又東十五里入於汾,民引以溉田。

義河 ,一名「行春川」 ,縣北十五里田屯村之南。其源出狐岐山,流入於汾,民引以溉田。

汾河 ,經縣東十五里。源出靜樂縣管涔山,經太原府至孝義南二十里入冷泉山。凡瀕汾諸水皆入焉。

左水 ,在縣西二十里,一名「賈願。」 合勝水會為孝河。

土京水 ,在縣西十五里。合勝水入汾河。一名「西陽水」 ,出西陽谿,即此。

板峪水 ,在縣西北二十八里。東流入元象泊,出界內合板谷,因名。

元象泊 在縣西十里六壁村。舊《志》縣人孝子元象耕於此,故名。一名勝水陂。

黑龍池 在白雀山下。傳有黑龍化於此。冷泉 ,在縣西南二十八里。其泉夏涼逼骨,故名。

溫泉 ,在縣西九十里高唐山。其泉嚴冬積雪不冰。廢「溫泉」 ,縣名。

玦溪 ,在縣西南五里。源出道相村,北至介休阪口入勝水。其水繞田而流,形如玦,因名平遙縣。

超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一名過山,一名戈嶺山,視諸山獨超出山之巔,廣平,周圍百餘步,環抱奇秀。按《冢記》:「高三百三十六丈,橫一百餘里。」 麓臺山 ,在縣東南四十七里,一名蒙山,又名謁戾山,其高無比,山勢甚雄。《山海經》云:「龍首山西三百里曰麓臺山。」 《爾雅》云:「山足曰麓,土高曰臺。」

源祠水 ,在縣東南十五里。平地湧泉,灌溉民田,北注中都,西入汾河。以源上有祠,故俗名「源祠。」 每春秋致祭。

中都水 在縣東南三十里。按《圖經》,源出中都谷橫嶺,下注西南,合源祠水,經城南,西循鄔城泊入汾水,灌溉縣西十三村,亦名城東水。亭岡水 在縣南二十八里,石岩湧出。《圖經》云:「此水自亭岡谷北流入中都河。」

原公水 ,一名「賀魯水」 ,出白彪山下,湧注東北流,堤引灌田三十餘頃。堤在永泉裏黎基村西南。

侯用水 ,起平遙縣,北入太原界。

嬰澗水 ,在縣東三十里。經縣東南,合中都水入汾《水。經》云:「戾山之陰,嬰澗之水出焉。」

曾澗水 在縣東二十五里。由朱坑村西注,灌溉東郭、龐莊二里民田,合嬰澗水入長壽河。一作「鹵澗水。」

張趙泊 ,在縣西北三十里,一名「壤公泊」 ,介休縣。

綿山 ,在縣南四十五里。即介之推隱處,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