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日採藥迴,至山坡,望見洞口紫雲中有九仙跨鳳昇天。《中元詩》云:「洞門深鎖白雲堆,忽見群仙跨鳳來。自信我非劉阮輩,渾疑身世在天台。」 後亦仙去。

仙童山 在州治西三十里白霜村。有石洞,口闊丈餘,深入之,橫有一孔,僅容身。又進之,而地卻寬敞。有石床一泉,水極清冽。世傳一童子晨則採樵,日夕入洞。昔洪軍作亂,民人避難,嗣是童子不見。

三陽雲鳳山 在州治北二里。「三陽」 ,取自卯至午至酉日常照之義。「鳳」 ,取山色丹然,鳳鳴朝陽之義。「雲」 ,取離石閑雲之景。常依此之義。上建三清閣、希夷殿、雷神殿、萬神樓。羽客孫雲際潛居修煉之處。迤西山麓曰下山,有北嶽廟、子孫聖母廟、希夷殿。宋陳希夷在此修煉,後有華陰人過見之,貽詩云:「古洞巖前碧水流,白雲繚繞鳳山頭。幾年不見先生面,今日先生在石州。」 希夷遂蛻殼,今有仙墳,為周景云。世傳漢武帝求仙,曾過此山,有前人石碑詩刻,今無。

劉王暈山 在州治東一百里。上有潭,名飲馬池。有峻壁,名飛人崖。昔劉淵都離石時,據此,故名。今有淵祠存焉。

筆架山 一名「神仙山。」 在州治西二十里,形如筆架,雲霧繞山,霖雨隨降,上建三清殿、關王廟。黑龍洞山 在州治北七十里,出鉛礦,有黃帝廟。

寶豐山 一名尖山,在州治東六十里。巉巖壁立,林木叢森。上建玉皇殿,有巨石丈餘,龜形,一人踐之動,眾人踐之不動,民甚奇之。

石板門上 在州治北五十里。高峻壁立,山半有穴,如兩扉開狀,因名。相傳有牧豎於此亡羊,越宿自石門中出,毛盡赤,視之皆硃砂屑,竟莫知其處。

扁斗山 在州治西北十五里。高插雲表,傍有葉斗喦喦丅有泉,曰「靈通月窟。」 泉之側有橋,曰「石磴凌霜。」 相傳安國王寨。

離石山 在州治北二百里,即赤堅嶺。今設巡檢司。山前有離石水。郡邑得名本此。

南山 在州治西一百二十里,居孟門之南。頂有靈泉,自石穴流出。遇旱取水,禱之輒應,因建靈泉寺。

胡公山 在州治東北三十里,即古離石邑界。龍王山 在州治北一百二十里,上建元天廟,土人稱為「北頂。」 每逢三月初三日,遠近進香,遊人輻輳。中建龍王廟。

拓拔嶺 在州治東七十里。上有古塚,若丘陵狀,世傳魏孝文葬於此。昔人過此,題云:「拓拔原頭鎖暮雲,行看蹤跡見孤墳。英雄千古今何在?贏得人來說孝文。」

黃河 在州治西一百二十里,自崑崙而出,經本州,由孟門折而南注

溫泉 西城下,眾泉排瀉,利賴甚溥。明弘治初,州守呂大川教民種稻灌圃,而溪面瀠迴,水天一色,朱花碧葉,茂柳晴煙,彷彿西湖。迄今苦河患,蔬畦半有,而禾稻絕無焉。

昭濟泉 :在州治北六十里。《古碑》云:「舊有海眼,波濤洶湧,世傳與晉源聖母懸甕山通」 ,遂建「靈顯昭濟聖母行宮於源側。」

馬跑泉 ,在拓拔嶺山下。魏孝文駐師於此,馬跑地而湧泉,因名。

拐裏泉 在仙洞山麓。世傳山素無水,居民苦之。後有一老人以所杖木拐掘之得泉,後世因名。

響水泉 :在州治東南五十里。崖半泉湧,其聲如雷,迸石如噴珠,懸崖如瀑布。

龍山泉 在城南龍山下,有漢神醫華陀廟。下置井,名「華君井。」 病者祈禱,取水飲之愈。

電雨溝泉 在州治西十里。有一潭,後建龍神廟。世傳昔常祈雨,投鐵牌於潭,雲雨隨應。青龍泉 在州治西六十里青龍鎮。出山石之間,或正而濫,或側而汛,眾匯淵然,與州河會合。大旱不涸,嚴冬愈溫。天光映碧,雲影懸輝,鴛鴦相戲,為一方勝概焉。

寧鄉縣

鳳凰山 昂首舒翼,若鳴鳳然。明景泰元年,創建城垣,西跨山脊,泉子源水環其東,不獨據險守禦之便,而背山臨流,形勢亦勝。

虎頭山 :在縣治南二里許。諸峰環拱,二水朝宗。因其形勢,故名。一名豸嶺。

朱店山 ,在縣北二十里。環縣皆山,北扺石州為平川,乃諸水之屏障。層巒蜿蜒,崛起天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