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樓山是也。縣因此山而名。

翠金山 在縣南三里。峰巒特起,林木蔥鬱,春時丁香黃茨梅遍山上有臺駘廟,今廢。亦名「臺駘山。」

黃雲山 在縣東六十里。南至牛心山,與石樓山相連,綿亙七十餘里。中有天開石洞,生成關隘,往來必由。嶔崎危峻,風氣寒冽,雖炎暑猶自陰森。舊有黃雲寺,黃雲祖師修真洞寺廢。團圓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高四里,上有漢高祖廟。

黃河 在縣西九十里。由寧鄉縣地奔流,南入永和縣界。河西綏德州清澗縣水賊乘間竊發。明季設守備一員,官兵三百名,以防不虞,至今冬時設防。

屈產泉 在縣東南四里。從山下石眼噴瀉,清洌可啜。春秋晉時,有馬飲此泉而產龍駒,石上馬蹄,至今存焉。昔晉人以屈產之乘,假道於虞以伐虢,是也。南山有水,發源隰州,瀑布奔流,可稱奇觀。巖上有公子夷吾廟,廢。

百井谷 ,《通考》云:在石樓,今失考。

臨縣

鳳凰山 即縣城所倚之西山。山巔築城。東下山澗為池。山東崖深數丈,下平處即縣治也。南下為牛澗。

中腳山 ,在縣東南三十餘里。出石炭。

連枝山 ,在縣東六十里。枝脈蔓延,連接群山,故名。

漢高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高祖擊陳豨,駐此,因名。有三宮人死,葬於其麓,土人建祠祀之。火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與樊包頭山相連。出炭并磁。

招賢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出炭,兼有磁窯鐵冶。

紫金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上有聖水殿,奉浮濟大王像。殿左右壁二孔,僅容隻手,相去二尺許。西為雨穴,東為風穴。風穴永閉,不敢啟雨穴。逢旱祈禱,探手得水即雨。平時無意探之,常有水硃鈿石等物。

黃河 在縣西一百一十八里。由保德興縣經縣境西界,南流達永寧之孟門,共長一百八十餘里。其發入海,經流之處,波濤洶湧,環抱曲峪,村,民多富庶。

永寧州

呂梁山 一名骨脊山,在州治東北一百里,與交城縣接壤。禹治《水經》於此。《禹貢》:「治梁及岐。」 《爾雅》:呂梁,晉望。呂不韋曰: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鄜道元謂:呂梁之石崇竦,河流迅蕩,震動天地。此禹既事壺口,乃治梁及岐也。按名骨脊,以太山在左,華山在右,常山為靠,嵩山為抱,衡山為朝。此山穹窿居中,為「天地之骨脊。山半有寸厚蛤殼,攬舟大鐵繩。」

鐵鐍山 在呂梁山東,世傳上有「攬船鐵環,禹治水所製也。」

漢高山 在州治北一百一十里。其山甚高聳。孝文山 在州治東北一百四十里,高四十里,頂無林木。每雨,山半雲凝堅冰,盛暑不解,千崖萬壑,泉源騰瀑,誠奇觀也。有魏孝文廟碑一道,長丈餘,闊五尺,字跡剝落不能辨。按《魏史》,「孝文居母憂,避於此,不食者三日。群臣固請帝泣,群臣皆泣下,因以名山。」

鳳凰山 ,一名「白馬仙洞」 ,在州東五十里,卉草呈祥,群峰拱翠。上有洞陽觀、天王廟、五嶽三清閣、聖母殿。唐貞觀間,尉遲公建造廟後一洞,時吐雲霧。入洞里許,有獨木橋,飛石燕盤。石頂直下有梯,偃仰旋轉,過主心石進之,寬廠如屋,尖削如刺,方平如床者,聯綴者如珠,蹲踞而臥者如虎,鱗甲盤者如龍。再進之,有圓石自頂倒懸,去地三尺,名曰石鐘石鼓,擊之鏗然有聲。又進之,有白龍池,其色如雪;黑龍池,其色如墨;蓮花池,頂上石乳層垂,津滴如雨。時旱即祈禱,得滴入缾,有應。又進分九穴,名九鳳山,深不可測,人迹所不到。世傳白馬日食民田,逐之竟入洞,蹄跡猶存,故名白馬仙洞。有夫婦二人,畜一黑犬,俱化於此。塑像廟傍,遺碑云:「赤松子煉丹之所。」 古碑云:「九鳳山乃黃帝之別館。晉高祖遇旱,禱之即雨,天福改元,詔封淵濟仙洞,敕樞密使桑維翰書額。」 古題云:「鳳凰山上是琳宮,松柏森森石逕通。羽客不知何處去,滿林啼鳥夕陽中。」 韓山仙掌 又名望仙坡,與仙洞山對峙,世傳有東萊人姓韓名中元者,嘗採蒼朮、黃精為煎,服之體健身輕,顏如沃丹,因名其地為「韓仙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