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重修,更名《虹霽》。崇禎二年復修。

皇清康熙九年、三十二年,相繼修葺。

崇仁橋 在縣東關街中。

昇平橋 在縣北關街中。

永固橋 在縣西十里官路中。

西門橋 在縣西門外。舊橋卑隘,一遇山水暴漲,衝入城中,衙宇皆墊。歲起城夫三千餘名濬池。民既患水,復病役。明萬曆二十五年,知縣史記事以「水非不仁,患在橋隘」 ,遂修橋。高九尺,闊一丈六尺,棚以厚木,柱以磚石,而水得直下。通順橋 在縣十里杜家莊。

普濟橋 在縣東二十里。

利民橋 在縣東四十五里郝家堡。

內封橋 在縣西十里鋪。

羅王莊渡 在縣北十里,以船渡濟。

霍家堡渡 在縣北十里,以船渡濟。

橋頭村渡 在縣北十五里。

大宋渡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大宋曲村。小宋渡 在縣西北一十二里小宋曲村。《石樓縣》

窟龍關 在石樓縣東北六十里。東接孝義,南接隰州,北抵寧鄉。

永和關 在石樓縣西九十里黃河岸。唐置上平關 ,在石樓縣西北九十里黃河岸,路通綏德州。

夷吾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以晉公子夷吾封屈而名。

故縣橋 在縣東五里。故縣址。

臨縣

崔家坪橋 在縣,明萬曆二十四年建。

剋狐寨渡 在縣西北一百八十里。黃河東岸,路通陝西葭州。古置浮梁,今以舟濟。金大定中,平西夏,築城屯兵,歷元基廢。明洪武五年,置巡檢司。

永寧州

赤堅嶺關 在州治北一百八十里。嶺溝之險,北背梁山,南面河水,東阻峻陵,西帶深溝。獨東北自嵐縣而來,有大路一條,接壤本州以及本鎮。此隆慶丁卯盜賊出沒之故道也。扼要爭奇,最為喫緊。後議立堡寨以固藩屏,設重兵以慎封守,真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者也。其亦未雨桑土之思乎!

孟門關 在永寧州西五十五里。以下《府志》未載。

靈濟橋 在南城外

松風橋 :在城東北二十里。

寨東橋 在城西五十里。

洪濟橋 在城西十里

沙曲橋 在城西二十里。

廟灣橋 在城西七十里。

柳林橋 在城西六十里。

王家塔橋 在城東十五里。

青龍渡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

官菜園渡 在州西南一百七里黃河東岸,《永寧縣》。

通濟橋 在南郊風雨溝。

永寧橋 在南郊外

慶豐橋 在北郭外

永濟橋 在南門外

汾州府封建考        府志

本府。汾陽縣附郭。

上古

臺駘 ,少昊金天之子,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顓頊嘉之,封於汾州。按《左傳》,「封於汾川」 ,今曰汾州。

魏 魏先畢公高後畢萬事晉,封於魏,至桓子始分晉地。孫斯為文侯、武侯嗣。顯。惠王時,秦取其西河地,遷都大梁。

《夏侯嬰 》漢高帝封,夏侯嬰食邑茲氏,在汾陽城南十五里鞏村。

西河王琮 《蜀志》:「景耀五年,西河王琮卒,魏」

《司馬斌 》文帝封中郎司馬斌為西河恭王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