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0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龍門山 在縣南三十里。亦名「隘門。」 上有射御臺,後魏文成帝常射於此。

黃花山 在縣北四十一里。西北接應州,名「黃花堆」 ,又名「黃花嶺。」

化悲巖 在縣西南四十里,北嶽行祠在焉。石罅滴水,旱禱有應。一名「樺皮岩」 ,又名「化慈岩。」 《桑乾河 》在縣北十里。

黃水河 ,源出朔州之三泉,流經辛村,至元英村,稍散亂,復聚於圪塔村,經流縣城南,至東辛寨入於桑乾河。

神泉 在縣西北四十里。一泉三眼,水白而甘,又名「沙蒙泉」 ,一名「沙家泉。」

西伯渠 ,在縣南。王巡撫開此渠,以殺佛宿山諸谷水漲之害。

朔州

三塔嵬山 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山半有泉,名「三塔嵬泉。」 旱禱雨有應,建龍王祠。

翠峰山 在州西南七十里。東連石碣峪,北接馬騣山,南通寧武軍山口,西至陀羅臺山,盤踞二百餘里。山陽有石洞,中有石佛,一名「翠屏山」 ,崖有積雪。

天德山 在州北。漢李陵自居延行至天德山。遼太祖平党項,遂破天德,掠吏民以東,即此地。牟那山 ,在州北三百里,隋大同城舊墟在此,其近有耳觜城及秦長城。

元姬山 在州北三十里。後魏道武侍姬葬此,故名。

寶峰山 在州北四十里。明嘉靖年間,忽山麓傾,現石佛二尊,一老一少,備極神工,其光如玉,其響如金。居民建寺於上,故名。

玉屏山 ,在州北六十里,西接襄山,金李純甫居此,號玉屏山王,《一統志》載蔚州

神武尖山 ,在州東南一百餘里,即武州山之別峰也。賀拔宗族居此。

燕京山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一名「管涔山」 ,汾水出焉。唐置管州於此,蓋取山名也。又名林溪山。有龍眼泉、天池、龍神廟。今屬靜樂縣。

東靈山 在州西南一百餘里,舊武州境。金初,蕭融為武州刺史,常於此山建亭臺,以備遊觀。契吳山 ,在州東北五十里,與洪濤山連。夾山 ,在州北三百四十里,遼主天祚避寇奔夾山,即此。

黑垛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特出郡山之表。禪房山 ,在州南七十餘里。山頂有覆雲,即雨。蔣山 ,在州西南八十里。

苗家山 在州東北三十里。石蹬崎嶇,僅通人行。

賀蘭山 在州境

彈子山 :在城北八十里。

另山 :在州西北六十里。

龍虎山 在州西九十里。

雙化嶺 在州西

魚渠嶺 在州西二十五里。石上有魚形,故名。鞍子嶺 在州西山後六十里,形如馬鞍。西華嶺 在州西五十里。時當盛暑,尚多寒氣。七里河 在州北七里,出洪濤西北山,下流經酸刺村,東南合灰河。

灰河 在州南三里。源出寧武軍山,流出馬邑北洪濤村,伏流十五里湧出,經州城南,至馬邑,注「桑乾河。」

沙楞河 在州東南三十里。脈通海眼,晨夕水潮流經賈家莊,居人舊引以灌田。

寧邊河 在州北二百餘里。水西流,多蘆葦,鴻鴈棲焉。

臘河 在州北二十里,洪濤山之陽,水連桑乾。居延川 ,在州北廢《雲內州》境。一名「居延澤。」 蘇武常困於此。

泥河 在州東七十里

神池 在州西南九十里。有古城遺址。

天池 在燕京山。「昔魏孝文以金珠穿七魚放池中,後桑乾得所穿魚。又以金縷箭射池之巨鯨,亦於桑乾得所射之箭。隋開皇間,建祠池上,至今禱雨即有應。蓋池方一里餘,旱不涸,澇不溢,淵深叵測,潛通桑乾。昔有人乘車遇風,飄墮池中,後獲車輪於桑乾。」

楊泉 在州西南九十里,常有鯉魚化虹之異。三泉 ,在州東南六十里。泉三處方圓盈輪,深無底。

聖水井 在三塔嵬山下。其水潦不溢,旱不涸。郡人遇旱,禱取輒應。

武周井 在州北古城內,相傳劉武周所穿。《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