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0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呼為御井

南井 在州城南門內,木甃,有八角亭。

馬邑縣

雷山 在縣西北十里。下有源泉。

洪濤山 在縣北十五里。俗名「神頭山」 ,一名「漯頭山」 ,漯水出焉。周圍里許,有七泉湧出,俗名「洪濤泉」 ,又名「黃道泉。」 其水淵深,俗傳與寧化天池水脈相通,山下有桑乾河。

馬頭山 在苗家山之左,山勢似馬。《水經注》曰:「《魏土地記》云:『代城東南二十五里有馬頭山,其側有鍾乳穴。趙襄子既害代王,迎姊代夫人,夫人磨笄自刺而死,使者自殺。民憐之,為立祠屋於山側,因名之為磨笄山』。」 《史記》為在夏屋山,未詳孰是。

紫金山 ,在縣南五十里,高二十餘里,形勢險峻,巉巖盤踞,相續不絕,連亙數百里。

筆架山 在縣南五十里。

太和嶺 在縣東南六十里。嶺北口西山上有佳吉寨,宋楊將軍六郎屯兵之所。一名「惡陽嶺。」 唐李靖率勁兵自馬邑進屯惡陽嶺,即此。洪河峪 在縣東北十里,一名洪豪峪。

余睹谷 ,金執遼主延僖處。一名「余都谷。」 嘔彝河 源出渾源槍峰嶺。

泥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

桑乾河 源出縣北洪濤山下,與金龍水合流,經山陰、應州大同縣界,東南入蘆溝河。又按《水經》:「其河源自太原汾陽燕京山天池,伏流至朔州馬邑雷山之陽,匯為七泉:曰上源,曰玉泉,曰三泉,曰司馬洪濤,曰金龍池,曰小蘆,曰小浦。七泉合而為一,是為桑乾河。」

恢河 在縣南五里。源出寧武山口,北流紅崖村,伏流十五里至塔底村。

黃水河 ,在縣南二十里。

鄯河 ,在縣東三十里。

漯水 ,源出縣西北洪濤山,即桑乾之源也。《漢書》謂之「治水」 ,《水經》謂之溹涫水,又謂之「濕水。」 金龍池 在縣西北,有水一泓,深不可測,嚴冬不冰,與懷仁金龍山泉水相通。泉有二龍,時化為馬,一驪一黃,遇天陰晦每出,民間牝馬遇之,生駒,神駿,或有角,如鹿茸然。唐尉遲恭欲得之,伺其出,飛跨其背,策之將復躍入池,乃「以手攀大柳」 ,旋轉而止。

細盧灣泉 在縣西北,與金龍池相距里許。玉泉 在縣西北。上建龍王廟,旱禱多應。「上源泉 」 在縣西北十里雷山前。

三泉 一在縣南五十里,一在縣東五十里。平地湧泉,澄清不濁,雖隆冬盛寒,亦不結凍。小浦泉 在縣西北五里。水淵默澄深,源出不竭,周圍蒲葦茂盛,一名「小泊泉。」

蔚州

太白山 在州東南三十里,一名馬頭山。有奇石如馬頭狀,俗名「馬山。」 旁有石洞,產紅土,可以印色。世傳周穆王乘八駿至此,馬斃,其血化為碧土。一名「磨笄山。」

永寧山 在州南五十里。世傳金章宗遊獵駐蹕於此。

九宮山 在州東三十里。金章宗避暑於此,因號「九宮山」 ,又名「殿子山。」 有九宮口,道通易州。金置巡檢司,過東有永寧等口。

雪山 在州東七十里。一名「倒喇山。」 俗傳靈仙所居。

靈仙山 在州南二十五里,太白山西。上有三奇石,夕陽照映,宛若三仙之象。

孫子山 在州東南六十里。孫子修道於此。五臺山 ,在州東八十里。一名「小五臺。」 經夏積雪,峰巒秀出。

高氏山 在州西北七十里。滋水出焉。山腳出石炭,民用之。其東三十八里有枚迴嶺,山麓相接。《水經》:「滱水出代郡靈丘縣高氏山。」 注云:「即溫彝之水也,出縣西高氏山。」 《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滱水出焉,東流於河者也。一名高是山。」

松子山 在州東南六十里,山多松。

人頭山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以形似名。石門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通靈丘縣。

襄山 :在州西北八十里,接應州。

翠屏山 在州南三十里,即北口山峪。內有龜崖孤峰,山環如錦屏。

麻田山 ,在州東南七十里。內有王喜兒仙人洞,其內多種麻,故名。或云:漢高皇封兄劉喜為代王,穿此洞以通易州,以就盧綰。

神仙嶺 在州北四十里,通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