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0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黑石嶺 ,在州南七十里,通廣昌縣。

賈兒嶺 在州東一百一十里,通保安州。直峪 在州西南五十里,通廣靈縣。

金河 在州東三十里。源出太白山下。一本云:「在州東八十里,源發五臺山,其水映石如金。」 《壺流》河 在州北半里。源出廣靈縣城西三十里莎泉東注,合壺川山下水,名「神泉。」 二水合流,其形如壺,故名焉。

七里河 在州東七里

乾河 在州東南三十里。源出太白,流二里,出口四散,灌溉民田數十頃,入壺流河。

渡口河 在州東北九十里。

蓮花池 在州東北六十里。中栽荷蓮,今廢。滋泉 在州西南三十里。源出馬莊神水泉。金時民訟爭利,置鐵板一片十孔,分流灌田,東南入壺流河。

飲馬泉 在州西十里。相傳唐太宗曾飲馬於此。

暖泉 在州西三十里。其水澄清如鑑,夏涼冬暖,故名。

海子泉 ,在州北一百五十里。隆冬不凍,盛暑愈涼,汲飲不竭。

金波泉 在州東北代王故城,其味甘美。湯浴泉 ,在五臺山內,浴之可愈疾。二泉一涼一熱。

廣靈縣

飛鳳山 ,在縣東二十里。平地一岡,突兀軒然翔起,亦恆山餘脈。

瓦房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形如瓦屋,故名。林管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下有泉,名「石家泉」 ,入壺流河,上有《勒漢砦》。

平頂山 ,在縣北三十里,以形似名。

牛欄堝山 在縣三十里,周迴有石欄杆。巧八山 ,在縣北二十里。其山居中,四圍七山相向。

六稜山 在縣北七十里。前後各垂三脊,故名。望狐山 ,在縣西五十里。相傳有神人呼云:「盍近我居。」 語訖,人望見,引狐入山,故名。

樺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以產樺故名。上有《三分砦》。

黃龍山 ,在縣西三十里。相傳曾見黃龍於此,上有黃龍祠。

石梯山 在縣西二十里,西行要路也。自麓抵巔,石階天然,故名。

白羊山 ,在縣西五十里。舊有羊寺遺跡,下有小河注壺流河。

老山 ,在縣東北四里。其山皆石,間有草生。鞍子山 ,在縣西二里。兩阜相連,類如鞍狀,故名。

千夫山 在縣西北五里。相傳前代遣千人於此取花斑石祭禱而後取,故名。今神祠尚在,縣民祈福於此,又名「千福山。」

九層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上有九層巖,亦出花斑石。

臨灌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上有石,夾流泉數里,以資灌溉。一名「林關山。」

留老山 ,在城南二十五里。昔元吉棄父於此,其子孝諫而載歸,故名。

天井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有天井寺故址。寺有井,深五六尺,雖旱不竭,舊常引此水入廚直峪山 ,在縣南一里。相傳有仙採藥於此,人遇之,仙忽不見,石上有仙人足跡猶存。一名「玉峰山」 ,兩峰突出。

社臺山 在縣西關內。石岡如臺,故名。

壺山 在縣東南一里許,以壺流河得名。如斗山 在縣南東二十里。層巒突起,高出雲表,卉木森森,清麗可玩。上有圮城,形迹猶存。火燒嶺 在縣西北五十里。舊稱「山石如爛」 ,今有草。

馬蹄嶺 在縣西五十里。石上多馬蹄跡。斷駕嶺 ,在縣西四十里。昔竇建德自牛口峪還至此,病革死,葬於嶺上。

臥龍岡 在縣北八里。山脈蜿蜒,自西而來,凝結東向,與龍虎巖山對峙,左右宛然二龍蟠戲。每遇夏,平地一靈光上浮,若引練然,直貫兩山之麓,冬春則不復見矣。

壺流河 在縣南關外。古名「滋水」 ,源出莎泉,上狹下闊,其形如壺。經蔚州入桑乾。

枕頭河 在縣南三里。源出翟家畽,形類角枕,東注壺流河。

豐水 ,在縣東南。平地一山,山下亂泉湧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