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0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息處

碧柳園 在州南金壽國公高汝礪別業,即今「柳樹巷。」

魚池 在州城北。舊時鑿池引水蓄魚,今水涸。雲漢石 在州釋迦塔前。長七尺,闊三尺,青碧色,中橫白紋,「之元」 二字於上。遼建塔時,掘土所得者,僧建亭護之,扁曰「天河景。」 萬曆間,州士田中穎以形肖雲漢,篆刻「雲漢石」 三字於上。帥府 即本州治,元元帥韓浩駐劄處。

寧邊州城 ,在州東勝州東南二百里。遼置州,金置鎮西軍,即今之寧邊河墩是也。

林太師衙 在本州,即今之「崇福寺。」

釣臺 在州東七里河中有洲若臺,一流環遶,洪濤巨浪,煙波吞吐。世傳「樵牧者於日晡之際,常見美女垂釣。」

六郎寨 在州城南八十里白草溝西南。廣武城 ,在縣南八十里。韓王信與可汗屯廣武以南,漢兵大破之,即此。漢為縣,屬太原郡。馬跳莊 ,在本縣。古傳尉遲恭龍池降,馬騎至此,莊復跳躍,故名。

《神婆跡 》,在縣洪濤山嶺,俗傳有神嫗攜子遊石上,手足及梳鏡皆深寸餘。

文明塔 :在本縣用鎮水口。知縣宋子質建。下關城 在縣南三十五里。有土堡,邑民趙氏之族居也。後浸於水,乃徙而稍東,今名趙家新莊者是。舊傳堡東一里許另有城,周圍八里,基址猶存。而創建世代莫考。苐想其命名之義,蓋在鴈關之下,應以「下關」 名城云。

廢寰州寺 本縣南二里許恢河南岸上,久廢。南安塔 在州城內南門西,本漢時南安寺,周方建城用磚,寺廢,惟塔存。

「鎮邊樓 」 即今鼓樓,在州中,周方建。

蔚州廢城 ,近平遙。後魏遷蔚州民居此。州廢薄家莊 ,在州南三里,俗傳漢文帝母薄氏宗族居此。文帝繼統,尊母為太后,宗族俱隨入長安。

擂鼓堝 在州東四十里。俗傳代王設。

鐵板 在州西南馬莊。有泉一道,民競爭利。金時鑄鐵板,一開十竅,分水灌溉,至今民賴焉。王郎子城 ,在州東北七十里辛留莊,基址尚存。郎子假王莽、光武興於長安,追郎子於此,卒城焉。城北有遺址。

暖泉書院 在州城西三十里。元工部尚書王敏建,址猶存。

廣靈縣

六郎城 在縣林關口。相傳宋楊六郎屯兵於此,以備遼侵。遺跡尚存。

古城 在縣南三里。不知何代築,有遺址。長城 ,在縣南山嶺,相傳即秦始皇所築。自戰國以來,築長城者每代有之。南山長城,謂之「內塞」 ,築自漢武帝元光五年,遺址尚存。

靈丘縣

石銘陘 在縣西。《水經注》曰:「滱水東南流入此陘,有石銘,其上,雲州地界,故名。」

廣昌縣

倒馬關 在縣南七十里。關山險隘,故名。何大苗《詩》云:「漢代飛狐道,今朝倒馬關。」

曬甲石 在縣南七十里。楊六郎曬甲於此。夾馬石 在縣南六十五里。楊六郎過此。夾馬孟良臼 在縣南六十里。孟良舂粟於此。明嘉靖三十年,御史穆相立碣為記。

「子房洞 」 ,子房辟穀,從赤松子遊寓此,在衛南百里許。

右衛

「古東城 」 ,乃王嬙棲遲之所,在衛治邊外。《蒲州營 》,在本衛魏孝文駐兵之處。

「南古城 」 ,在本衛,乃劉武周行宮之跡。

峰臺 在本衛。唐李靖從太宗北征,駐兵於此。《果老驢跡 》在本衛驢蹄嶺。張果老所過,有驢蹄跡。

陵墓附

本府

上。古三皇墓 在府城南十四里。王家莊祁皇墓 在府東三十里,塚頭峻絕如山。漢明妃墓 在府城西北五百里,古豐州西六十里,即王昭君。塞草皆黃,惟此獨青,亦為青塚。元魏永固陵 ,在府城北方山巔有雙陵。《水經注》曰:「方巔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 陵之東有高祖陵。二陵之南有永固堂。堂之四,周,隅雉列,樹階欄檻及扉戶,梁壁椽瓦,悉文石也。檐前四柱,采洛陽之「八風谷」 黑石為雕鏤隱起,以金銀間。